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巽: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2025-08-08

巽: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传: 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深夜坐禅时,屋外忽然起风,枯枝扫过窗棂,发出悉索声响。我轻启双眼,心中浮现《易经·巽卦》上九之辞:“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这句看似微妙的爻辞,如一道寒光,划破我平日自认明净的心。巽为风,巽为入,至上九,已至穷尽,是风入无所不入之地,至柔之极,反为败亡之象。巽本为柔顺、为谦退,但至此地位,却已悖于中正,不仅失其应位,且失其方向。修行人若执柔为德,久之不察,也易流入偏枯之境。

我曾有一段时间极力追求谦卑、克己,行事低调,待人温和,时时退让,处处藏锋。自以为柔道得体,却未觉心中已生深重压抑之气。日日观照,却终觉呼吸不畅,如同风被关入斗室,窒息不前。那时便似“巽在床下”,本为入之义,却至卑至隐,反成不通之态。床下为阴湿隐暗之地,风若久居其下,非但无所入,反受所困。

“丧其资斧”,更是警醒之言。修行之路,资为资粮,斧为砍除烦恼、破除执著之工具。若风入床下,不得其位,也就失去了行道的资粮与利器。曾见一位道友,修行多年,持戒精严,行事恭谨,但内心常感无力,遇事易慌,眼神中也常有漂浮之意。我问他为何如此,他沉默良久后说:“我总觉得要顺从一切人,压制一切自我。”我顿悟,那便是“丧其资斧”。修行非尽是舍弃,也需识得何者可舍,何者必须守。若一味退让、委屈、隐伏而失却本心,那所谓的“贞”也会转为“凶”。

“贞凶”四字,尤为意味深长。贞者,守也。在大多数爻辞中,贞多为善意之劝,唯此处却反言为凶。原是劝人守中守正之词,此处却警示若守其非所当守,便是顽执。就像有些人,修行中深信“不起烦恼便是清净”,却不知压抑烦恼,只是暂藏火种。一旦环境稍有变动,心火复燃,反生更烈烦恼。修行人若误以为所有“坚持”都是贞,便会走入极端,终陷凶相。

我也曾有一段时间,误将“不争”“退让”“隐忍”视作修行的全部。对外不抗,对内不辨,以为这就是“风入万物”的智慧。但后来才知,风若不出,不扬,不动,其实也便不为风了。那时心中常觉闷郁,面对不公也一味沉默,面对关系扭曲也不敢调整,内心日渐萎缩,不复自在。直到有一次,夜坐之中听风穿堂,忽而一念透亮:风不是躲在角落里才叫柔,而是穿越万象仍不争不执才为真正的巽。

顿悟之后,我开始审视那些自以为是的“德行”。发现许多并非慈悲,只是恐惧;并非谦和,只是退缩;并非无欲,而是无力。真正的柔,是从力量中来的柔,是在坚定自持中的顺;不是因不敢抗拒才顺从,而是深知时势流转、因缘果报,故不盲动、不争夺。这才是真正的顺——不是匍匐,不是藏匿,而是明知可动而不动,明知可言而不言,内中有分寸,有光明。

巽卦的上九,是终点的提醒。到了风之极处,若不觉察,便为风之覆灭。一切的“修”若修过了头,便成了“耗”,成了“僵”。一切的“顺”若顺得没了自己,便不再是德,而是困局。上九失其正,位在最上,离中而无应,便成孤极之象。人在孤极时,最易生偏执,最难返初心。修行如登山,初时艰难,中途风景,至顶时反而空寂寒冷,若无正念相随,反生退意或骄慢,皆为陷落。

明理之际,我才知“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实为大慈悲之言。它非咒诅,而是提醒。告诫我们修行不是一味“低”、一味“顺”、一味“舍”,而是要随时观照自己是否居于“正位”。是观察自己的柔是否有度、让是否失分、退是否藏毒。更要时时检视,我们是否还握有自己的“资斧”——是否还保有智慧、力量与承担之心,是否还敢断烦恼、破执见、走向更宽广的道。

夜风复起,卷帘而入,我不再惧它。正因它不是狂风,而是细微入骨、通达百脉之风。巽卦之终,并不是拒绝风,而是警醒我们勿失其本性。若能知风之所止,亦能知风之所起;若能观心之所惑,亦能破心之所执。修行之道,正是在每一处极端、每一次边界中,看清、看破,然后看轻。

我轻轻合掌,向心内那丧失过的“资斧”致意,感谢它曾教我迷失,也教我归来。

合十
如夜话,至此

推荐阅读: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罗伯特·波西格著
这本书以旅途为线索,深刻探讨修行、存在、自我与技术之道,特别适合处于“修行中疑惑、坚持但不解其义”的读者阅读,与“巽在床下”之象不谋而合,提醒人不要在看似顺利中迷失方向。

可搭配聆听:
《法鼓山·圣严法师禅修开示录》音频合集
由法鼓文化发布,圣严法师以清净而深刻之语讲述修行误区与调整之道,尤其强调观念转化与自我觉察的力量,极适合对“贞凶”有所疑惑的修行人深入聆听与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