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日拱一卒 功不唐捐
2025-08-08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这八个字,是我这几年最常念叨的心咒之一。每次遇事不顺、进度迟缓、心生焦躁时,我会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在心里重复这句话。不是为了鼓励自己坚持下去,而是提醒自己,功不唐捐,是道理,是事实,是生命的自然律动,不是努力的奖励。

早晨醒来,阳光从窗棂间漏进来,空气还是凉的,孩子的呼吸均匀安稳,锅里的白粥慢慢沸起,米香开始泛上来。窗外,邻居家的老人又坐在小板凳上晒太阳,手里翻着一本已经翻旧的书。他每天就这样坐着,不言不语,像山一样,不动声色。我偶尔同他打招呼,他总是点点头,不多言语,只一句:“日拱一卒。”起初听不懂,后来多听几次,才慢慢尝出味道来。

修行,不是在山林深处闭目盘坐,不是在法会上听几句高深讲义,而是如这老人一样,坐在阳光里,与四季同行,与柴米油盐为友,日日行,日日拱,日日不弃。世人常常向外求成就,恨不得一步登天,学几招就能解百难,然而道的真谛,恰恰不在“快”,而在“恒”,不在“高”,而在“深”。

“功不唐捐”这句话,意思是你所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唐,是徒劳无功的意思。拱卒,是象棋中最不起眼的棋子,每次只能走一步,也不能后退,但它只要不停步,一日一拱,终有一日可以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这份意象,最是动人。人生也是如此,我们每天的起居、劳作、忍让、修习,可能在当下看起来毫无意义,可它们像溪水涓滴,终会穿石;像种子潜伏,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已在心地开出一株光明的花。

曾有一段时间,我陷入一种焦虑的循环中。每天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进步太慢,常常怀疑这条内观修行的路是否“有效”。坐下来看心时,总是浮念不断,忍不住苛责自己太散乱;日常行住坐卧中,也常会有意识地去“检视”自己有没有修得更好。渐渐地,这种对“成效”的执着反而让我远离了修行的初心。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翻到一则老和尚的话:“一日一拱,不急不缓,功不唐捐。”

那一刻,心像被轻轻点了一下,顿时明亮。原来,问题不在于我修得是否“快”或“好”,而在于我被“成果”所系,忘了修行本是返照,不是挣取。像农人种田,他不会天天刨开土地去看种子发芽了没有,而是信任自然的节奏,日耕夜息,风雨不改。这个“信任”,就是修行路上最深的智慧和安住。

很多人问我:“你怎么知道这些念头、这些痛苦、这些杂乱终会过去?”我只说:“因为我见过清晨。”当你每天都静坐片刻,哪怕只是五分钟,只是观一观呼吸,观一观起心动念,不去评价,不去控制,你就会知道,一切起伏如云烟,来去自然。而你所坐的这个地基,会慢慢变得结实。哪怕你今天坐得心浮气躁,哪怕你整天杂念不断,只要你坐了,就种下一粒种子,就给自己拱出了一寸距离。它不会白费,真的不会。

有一位朋友,她练习静观已有两年,每天晚上孩子睡了,她在厨房的小桌前点一盏灯,写下今天的烦恼和观察,有时一两行,有时写一页。我问她:“你感觉改变了吗?”她笑笑说:“没有什么大改变,但我好像更能忍住不发火了。”这不正是“日拱一卒”的意义吗?不是变得光芒万丈,而是在不知不觉中,那个更温柔、更稳固的自己悄悄生长出来。

承认自己的慢,也是一种慈悲。世上没有一条真正通往内在自由的路,是靠猛冲猛打走出来的。你可以外表坚定如石,内心也要像水一样温柔。让每一次坐下、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放下,都成为一次拱卒。即便是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也可以走出一条道来。功不唐捐,因为宇宙记得你所经历的每一个用心时刻。

我曾有一次坐禅到深夜,窗外是无尽的黑,屋内是一盏淡黄的灯。心中忽然浮现出多年前一个极痛的记忆,那一瞬,我几乎想放弃,但我没有起身,只是轻轻对自己说了一句:“再拱一步。”就是这一步,把我从执着中抽离了出来。那之后,我渐渐懂得,有些结,是不能解的,只能等它松;有些苦,是不能躲的,只能陪它走。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修行,不是为了成为谁,也不是为了修去什么烦恼。而是让你在每一个此刻里,越来越不逃避,越来越温柔,越来越相信,那些你以为微不足道的每一步,其实都藏着光明。日拱一卒,哪怕你今天只进了一寸,这一寸就是你的道,就是你和天地万物一起向前的节奏。它也许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地,将你推向那个本来就属于你的圆满。

如是观心,如是用功,不问果报,不求速成。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你自己的法门。你熬的每一个夜晚,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点灯。别担心速度太慢,只要你没有停,功就不会唐捐。那一道光,会在你最疲倦的时候,照亮你前行的路。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林谷芳《禅与生命的认知》,此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以当代视角深入浅出讲解禅宗核心要义,贴近生活,适合作为日常内观的陪伴读物。
音频推荐:YouTube频道“Sam Harris – Waking Up”,其中“Intro to Mindfulness”系列对日拱式静观法有简明指导,适合中英文双语修习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