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025-08-08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句诗,我初读时,只觉词句清淡,有几分山水意趣,并未深想。后来有年冬天,独自去山中小住,偶然在破庙石壁上又见此句,不觉愣住良久。那一刻的情境,冷风穿林,落叶满径,我站在水尽之处,四望无路,忽然间,心里就明白了。原来这不是一幅山水画,而是修行之人的真实写照。人到绝处,方得自在。

生活中,我们总想一路顺风,想着做事有头有尾,关系有始有终,心愿能够一一实现。可世界的规律,往往不这样运作。有时候你走着走着,就到了水穷之地,前无去路,后无退步。那是你努力过了,也坚持过了,可结果却依旧不如所愿。你感到筋疲力尽,甚至怀疑人生的安排是否对你不公。可这时,若你能停下来,哪怕只是坐在原地,任由呼吸带着身体一进一出,你便会发现,原来水尽之处,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因为在这最无可奈何的地方,你才有机会,放下一切想要控制的心,也才有可能,看见天上悠悠的云升起,原来境还在,只是你换了眼睛。

我们习惯于解决问题、追逐目标、规划未来,却常常忘了静下来看看自己正在哪里。内观,就是这样一种提醒。不是让你逃避人生,而是让你在每一个走投无路的时刻,看见内在还有广阔的空间。这空间,不是靠努力得来的,而是在你放下抓取、放下抗拒之后,自然显现出来的。云不因你追它而升起,也不因你等它而停留,它只是自然地来,自然地去,而你,只需坐着看。

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师父,为什么我修行越久,反而觉得自己更烦乱?”我问他:“你烦乱的时候,是想赶走烦乱,还是只是看着它?”他说:“当然想赶走它。”我点点头,笑着说:“那你不是在看云,而是在赶云。”他一愣,然后眼里慢慢泛起明白的光。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困在烦恼里,而是困在“我不该有烦恼”的念头里。修行不是制造一个永远平静的我,而是学会在风起时不随风,在云来时不抓云,在心乱时,不加评判,安然坐看。

人心最怕的,是控制不了自己,控制不了局势,控制不了未来。可真正的修行,是让你在控制不了的时候,还能安住。当你认清自己不能掌控一切的事实,你才可能真正自由。在水穷之地,你无法继续推演人生剧本,只能回到当下,回到身体,回到这一口气里。你可能还是会痛、会迷茫,但你不再恐惧,因为你学会了停下来。你明白,坐下,就是另一种走路;不动,才可能真的看清方向。

曾经我也以为修行是要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要净化每一个念头,要斩断每一条烦恼的根。直到有一天,我经历了一场沉重的情感崩溃,站在感情的尽头,工作也陷入瓶颈,连身体都开始出现毛病。我疲惫到连坐禅都坐不下,整天只是蜷在床上,眼看着一切都碎裂。那时,我终于不再挣扎,只是允许自己呼吸,哪怕那口气都是断断续续的。几天后,我在窗前坐着,看着天上浮动的云,一股莫名的清明浮上心头。我没有想要治好什么,也没有想通什么,只是忽然知道,这样也好,就这样也可以。云起云落,水尽路断,这些都不是敌人,而是引我入道的门槛。

从那以后,我渐渐明白,“坐看云起时”不是放弃,而是信任。当你放下对自己和世界的过度评判,你会发现,云依旧会升,风依旧会吹,树依旧会绿,山依旧在。而你,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不再负重前行。你不需要等到“一切都好了”才去坐下修行,而是要在最不堪的时候,最混乱的时候,坐下来,给自己一份允许,一份温柔。

所谓行到水穷处,其实每个人都要走到那个尽头。你避不开,也不用避。人生若是一条河,修行就是在河流干涸时,看见还有天空。你无需往前冲,也无需回头望,你只要停下来,坐在那儿,看着自己,陪着自己。渐渐地,原本混沌的心湖会澄明起来,原本困顿的脚步也会找到节奏。你会明白,原来真正的解脱,不是摆脱外境,而是心不再随境转。

坐看云起,不是诗意,而是现实修行的真工夫。你可以在厨房等水开的十分钟里静坐,也可以在排队的时候练习觉察脚底的触感,也可以在心烦意乱时,对自己轻轻说一句:“现在只是这样。”你不需要大仪式,也不需要特定时间地点,只要你愿意停下来,愿意看见自己此刻的心,就已经是在修行。

当你习惯了这样与自己同在,哪怕水穷了,路断了,情散了,你也不再仓皇。你会坐下来,像看一朵云那样,看着这一切,知道它终会过去。而你,不再执着,不再惧怕。你学会了安心,安在心里。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该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南师晚年结合自身修证经验,对禅修、止观、戒定慧等法门的详尽开示,深入浅出,适合修行者参考实践。
音频推荐:B站“弘一法师讲佛法”专栏,其中“静坐与观心法要”系列讲述了如何在日常中观照内心,推荐每日聆听一节,收摄心神,沉静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