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无尘阁日记

自我欺骗,说明你很好
2025-08-08

人常常在两种声音之间徘徊,一种来自理性,一种出自本能。而这两者之间,便是所谓“自我欺骗”生长的缝隙。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假装没看见;不是不明白规则,而是故意玩个文字游戏来绕过它。我们不是不知道“7点之后不吃不喝”,只是故意说服自己“0点以后是明天”,就可以合理吃下这份来得迟但来得刚刚好的外卖。

看似荒唐,其实不然。因为这样的自我欺骗背后,藏着的是一种柔软的坚持。是的,是坚持。因为真正的放弃,不会再去找借口;而真正的崩塌,也不屑于继续扮演这个角色。当一个人还愿意骗骗自己,那说明他还愿意相信自己原本的目标,哪怕只是演一演,心里还是有光亮的。我们都不是完人,能一直严格遵守每一个承诺的瞬间并不多。但人心奇妙,它会用“偷懒”来掩盖懒惰,又用“补做”来安慰愧疚。这种拧巴,也是一种对理想的珍视方式。

当你在深夜偷偷吃下一口泡面,又说服自己“这不过是一次例外”,其实那口面并不只是咸香的满足,更是一份仍不想放弃的念头在低声说话。骗自己,并非总是软弱。相反,它有时比坚强更有力量。因为你知道自己正在偏离轨道,却仍用一种方式,想要保持“我还在路上”的假象。而这种假象,也许就成了第二天继续努力的支撑点。

有些人会笑说:你这不就是自我感动吗?是的,自我感动,也是种能力。一个人若能被自己打动,才可能真正点燃内在的火焰。否则,即使外界有千军万马催促,也难以迈出一步。自我欺骗,表面是妥协,深处是盼望。盼望自己还有可能做到、还有心气去完成。

若说修行,那便是认识这份“欺骗”的真意,而不只是盯着表面的滑头与偷懒。在表象之下,是人对自律的渴望、对承诺的珍惜、对愿景的执念。自我欺骗,是心与己的一种周旋。它不是彻底的放弃,而是一种试图继续的温柔掩饰。有时候它甚至是极限状态下的一种智慧:把负罪感降低,把意志的火苗维持。哪怕微弱,也不熄灭。

这就是为什么,粥左罗说“你还愿意骗骗自己,说明你还相信”。愿意骗自己,其实不是怕面对现实,而是还愿意让“希望”继续存在。一个不再骗自己的人,也许就是一个不再期望自己变得更好的人了。连这点演都不愿意演,连台词都不复念起,那就是真的散场了。

而只要你还会演,即使演技拙劣,即使观众只有你自己,那都是一种“道心未灭”的明证。因为修行人从不在意一时的破相,而看重的是心中有没有一条未断的丝线。那丝线牵引着你,让你在懈怠之后仍愿起身,在逃避之后仍愿归来。

当你告诉自己“今天做了1000个俯卧撑”,虽然只是动作幅度很小的敷衍完成,甚至明知这和原本的计划标准差距很远。但你心里清楚,你还没有说“我不做了”。你只是说“我今天这样先应付一下”,你仍愿意维持一个“做”的表象。表象是虚的,动机是真实的。因为背后的声音不是“不想做”,而是“我不想中断”。

自我欺骗,就是“我还不想中断”的信号。它不完美,但它真诚。它不强大,但它执着。它不是圣人之路上的光辉印记,而是凡人之路上的柔软脚印。它让我们理解,不必每一步都精准无误,只要方向还在,愿力还在,即使拐弯、走偏、甚至倒退,我们依旧可以回到那条心之所向的道上。

在生活中,自我欺骗就像给自己穿了一层羽衣,挡一挡现实的冷风。并不是我们不肯面对真相,而是我们要为自己的信念多争取一些时间。骗自己,是为了不放弃自己。它也许不光彩,但它并不可耻。恰恰相反,它证明你仍愿意走在那条比昨天更好的路上。

你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心理的回弹机制”。它不让你在一次失败之后彻底崩盘,而是借由小小的欺瞒,保住大方向的尊严。你骗自己说“今晚吃完,明天更努力”,你也许明天未必真能更努力,但在你说出这句话的一刻,你其实是给了自己一次“复活”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远比彻底放弃要珍贵得多。

所以,别急着指责“自我欺骗”,也别羞于承认“我在骗自己”。只要你还在骗自己,就说明你还有心愿未了,还有信仰未崩。别怕它不完美,只怕你不再愿意演。因为演着演着,也许就真成了。

修行不是瞬间的顿悟,而是反复的内观。不是每一步都光明磊落,但每一次的回看,都有可能更靠近真实的自己。自我欺骗的过程,也是认清“我是谁”的一面镜子。它让你看到你在何处退缩、在何处执拗、在何处仍有温热的渴望。

如夜深人静时的独语,如拂晓之前的短梦,虽虚幻,却真切。愿我们都能在这些小小的自我欺骗中,看见一个仍努力相信的自己。

合十,如夜话,至此。

推荐书单:

《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
这本书深度剖析了人们在自我控制中的心理机制,为什么会自我欺骗,如何善用这种心理机制反而更有效坚持目标。

推荐视频:
YouTube频道“TED Talks”:凯利·麦格尼格尔的演讲《The Willpower Instinct》
(可在Bilibili搜索“自控力 TED 凯利”查看中文字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