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坐在桌前,电脑屏幕亮着,手指搭在键盘上,心里却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在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流量?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有价值?是为了赚钱?然后,我看着屏幕上的光标一闪一闪的,意识到——其实,这一刻,我只是想写,仅此而已。没有为什么。这一刻,我只是在创造。创造,不需要理由你有没有发现,小时候的我们,从来不会问“我为什么要玩?”你捏起一团橡皮泥,开始揉搓...
创造的冲动,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实话,我以前没怎么深究过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我在夜里写作,突然停下来,盯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了上来——这到底是谁在写?我是为了什么写?为什么我有一种非写不可的冲动?你有没有类似的时刻?可能是在写文章、画画、做音乐,甚至是在搭建一个系统,或者策划一个新项目的时候。你感觉自己“必须”要做这件事,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身体...
小时候,家里有一只小猫,它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抓一团纸球,然后疯狂地扑、咬、踢,折腾得整个屋子都是纸屑。可奇怪的是,每次它把纸球彻底弄烂了,就没兴趣了,转头跑去找新的“猎物”。那时候我不懂,觉得它是在玩。后来我才意识到,它其实是在创造一种新的秩序,把一个完整的纸球“拆解”成它喜欢的样子。它的快乐,来自于那个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本身。其实,人也是一样的。有没...
有一天,我坐在咖啡馆里,看着窗外的人流,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候,家里买了一盒橡皮泥,我拿到手后,一连捏了好几个小人、房子、动物,完全沉浸其中,连饭都忘了吃。可奇怪的是,等我捏完后,我反而没什么兴致了,直接把它们揉成一团,重新开始。现在回头想想,那时候的快乐根本不在“捏出一个完美的作品”,而是在捏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手指和泥土的互动,感受到形状从模糊到清...
有天晚上,我刷短视频,看到一条爆款,内容是一个女孩在地铁上被陌生男子骚扰,视频配上了夸张的解说、紧张的音乐,还有煽动性的标题:“这种人就该下地狱!”我下意识地点开评论区,果然,底下全是愤怒的留言,什么“现在社会太乱了”“男人真的可怕”……但很快,有人留言质疑:“这是摆拍的,根本没发生过。”突然,我有点反胃。这年头,连愤怒都能被贩卖,连社会的悲剧都能被剪辑成一...
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去公园里看一位老爷子练太极。他每天早晨六点钟准时出现在那棵老槐树下,慢吞吞地摆着手,一招一式缓慢得像是流水,甚至有时候,看上去他根本没在动,只是站着,像一棵树一样在那里呼吸。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他:“您练了这么多年,是想参加比赛,还是说有什么目标?”老爷子摇摇头,笑着说:“目标?没有。就是喜欢练,练着练着,就成了每天最舒服的事。”我当时不太理...
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桃树。每年春天,满树的粉色花瓣一夜之间炸开,像是天女散花。我奶奶总是站在树下,眯着眼睛看着那些花,嘴里嘟囔:“今年肯定有好收成。”可她从来没夸过这棵树在冬天的样子。光秃秃的,枝条上连一点生机都没有,甚至有时候我都会怀疑,它是不是死了。有一次,我问奶奶:“这树不开花的时候,是不是就没用了?”她看了我一眼,笑着说:“你再想想。”我没想明白...
早晨上班的路上,世界像一条河,什么都在流动。风流动,车流动,行人流动,目光流动,甚至连我心里的念头,都像是水面上的浮萍,聚了散,散了又聚。有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一切都是流动的,根本没有什么是真正停滞的。但你知道吗?这种流动的感觉,有时候让我焦躁,甚至让我困惑。好像所有的东西都在跑,而我只能被推着往前,抓不住什么,留不下什么。就像那些在地铁口擦肩而过的脸,下...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在一个村子里,老刘每天都去河边打水。邻居们发现,别人的水桶总是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洒了一地,而老刘的桶总是装七分满,走得稳稳当当,从来不浪费一滴。有人问他:“你咋不装满点?这样不亏嘛!”老刘呵呵一笑...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文本解析这段话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核心探讨的是如何治理国家、安身立命,以及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其中的关键概念围绕“啬”展开,强调了一种节制、储备、厚积薄发的智慧。逐句精解治人事天莫若啬。解释:治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