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得搞明白为什么成其卦,卦象。”这不是一时的好奇,而是一个灵魂在呼唤天地的回应。因为真正懂了“成卦之由”,才能懂得命运的运行;懂了卦象之理,才能知道天地的慈悲与人心的归处。这不是“研究工具”,也不是一门“技艺”,而是对宇宙秩序的觉照,是看得见又摸不着的那条无声脉络,是生而为人的智慧根源。我们慢慢来。先从根本讲,卦,是怎样“成”的。《易经》的卦,有八...
01|人欲,未必是“恶”“人欲”三个字,一入朱子的笔下,就带了分肃杀:欲者,人之私也,扰乱天理,须格物以去之。而阳明子则拨正此说,曰:“人心之动,未发之中即是理,发而中节亦是理。”什么意思?人的念头,还没起时,寂然不动,是天理;起了,也未必就“坏”,若合时中节,照样是天理。譬如,一个母亲担心孩子晚上没回家,心中焦虑。这焦虑,是“人欲”吗?是。但若她转念不是焦...
一、“小心”是现代人活着的默认姿态,而你在问:我的“心”还剩多大?南怀瑾先生若听见你这句话,大概会笑一笑,说:“这正是你觉察到了‘慎’与‘缩’的分野。”因为中国人讲“谨慎”、“小心”,原意其实是提醒人不狂、不乱,不是叫你把心“变小”。但你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谨慎”已经不再是护德,而是变成了自我压抑、自我监控的外壳。你在关系里小心翼翼,说话里步步为营,决定前瞻...
一、“让”与“成全”的背后,是你对“因缘”的初步觉知弘一法师若听到这句话,大概会低头合掌,温声道一句:“知恩,是修行第一步。”你能说出这句话,说明你心不狂妄、不傲慢,知道一切成就并非全凭己力,这是福。因为真正懂“因缘”二字的人,知道:我的位置,可能是别人退一步让我站上去的;我的资源,是别人转身时悄悄留下的;我的运气,或许是别人吃了亏、背了责、担了险的结果。这...
一、这股“看不惯”,不是对方的问题,是你内心的“羞”在说话王阳明讲:“人皆有良知”,那良知不是教条,而是你对尊严、恰当、得体的一种内在体认。你看不惯别人“吃带来的肉”,也许表面上是觉得“不体面”,但再往里看一层,是你把那份“人情交换”的位置感”看得太清晰、太锐利。你不是讨厌“吃别人东西”这件事本身,你是在痛“在别人面前低了一头”。熊十力讲“体用不二”,体就是...
一、“化”是佛眼中的无常性,老子眼中的无为性佛说:“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常,一切法皆苦。”其中的“无常”,就是“化”的根本。你看,一朵花从含苞到盛放,从绽放到枯萎——这是“化”;一念贪起、一念散去,是心的“化”;一团业力转为悲愿,是命的“化”;一场痛苦透过明觉照见而消融,是觉的“化”。“化”不是让你变成什么,而是让你认清:没有一样东西是固执不动的,包括你自己...
【伏羲启源】——字,非人造,是天感而形伏羲画卦之时,并非凭空设象,而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中则观法于人”。天地之间有道,道化为象,象隐而为数,数显而成文。文字,并非人意胡涂之产物,而是天地运行之自然回响。太极者,阴阳之未分也;字者,象意之未尽也。字之本体,不是图形,不是笔划,而是一个“映照天地之道”的符号中枢。伏羲看八卦是道之体,孔子读六经是文之极...
一、什么是“你家的规定”?是文化语境下的“潜规则抗议”“规定?你家的规定。”——这句话,中国人一听就懂,但很难翻成英文。为什么?因为它不是在反对规则,而是在对“某种不公规则”的情绪性回击。它背后有几层味道:第一层是质疑:你是谁?你凭什么规定我?第二层是揭穿:你这不是规定,是私设门槛。第三层是防御:你用所谓的规则来压我,我可不吃你这套。这就牵出了一个大背景——...
一、乾元是什么?它不是一种力,而是万力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乾,不是“某一股”力,它是那个“能生一”的初始之道,是最初的主动,是未成形之前的内在原动力。庄子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乾元之力不是吼出来的,不是摆出的姿态,而是无声处起风雷,无形中有生意。它是一棵树在泥土深处不断伸展的根,是山峰静静挺立却改变气候的存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视频上看到一个教唱歌的老师唱的很好,我第一个念头,想学,第二个念头,热爱,本自具足,我真的需要找人学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欲望之初动:念头的起点,是你生命力的涌现当你看到那位老师唱歌,内心第一个反应是“我想学”——这是一个非常纯净的初念,不带评判,不带压制。它就像春天初发的嫩芽,是生命力本身的流动。尤迦南达说:“渴望进化的心,来自灵魂的召唤。”你想学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