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成年人,管住嘴

夜色里有风,窗外是模糊的霓虹,街角的小餐馆还亮着灯。一个男人独坐在靠窗的位置,手边放着一杯没动的啤酒。他盯着手机屏幕上那条评论看了很久,那是一句轻飘飘的评价:“你最近越来越无趣了。”他笑了一下,却没再回。只是默默关了屏幕,低头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嘴里打了个转。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有些人嘴太快,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从未学会“收”。成年人要学的第一件...

如何识别身边的聪明人?看这5个标准就够了

那天早晨,阳光刚探进公寓的窗帘缝隙,钟声还没敲到八点。李行在书桌前放下手里的笔记本,揉了揉太阳穴,忽然问自己一句:“我身边的那个,看起来很厉害的人,真的是聪明人吗?”那一句疑问,把他多年被表象蒙蔽的思路,全都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他看见内部的空洞。很多人说,要跟聪明人混。可什么是聪明?我们常被“装的聪明”迷惑,误以为记忆力强、说话辩论厉害、专业术语一堆,就是聪明...

最高级的聪明是厚道

那天的风有点硬,像是在提醒人,不要太得意。陈启南站在工厂的天台上,手里还拿着昨晚刚被退回的合同。他笑了笑,笑得不苦,却也不真。三个月前,他还是大家口中的“聪明人”,投机准、判断快、语速比别人快半拍。那时候的他,觉得自己已经摸清了世界的运行逻辑——反应够快,就能赢。可他没想到,输的那次,是被一个看起来“慢吞吞”的人收了底牌。厚道的人,常被误解成笨。可笨,不是不...

吴军:越是高级人才,越要看基本能力

那天傍晚,天灰蒙蒙的,雨还没下。办公室灯光亮到刺眼,窗外那条马路湿漉漉。赵楠坐在角落里,夹着一杯还冒着热气的咖啡,用手指敲着键盘。屏幕上是那份他改了三遍的项目策划书。忽然,他深吸一口气,放下手,轻声说:“我是不是该做点不一样的?”那一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把他多年堆积的矛盾割开。职业道路看起来像一条线性向上的曲线,但实际上在高级人才那里,它更像一盘复杂的棋局...

未来十年,年轻人该选哪座城市工作?

凌晨一点的高铁站,灯还亮着。一个背着行李的年轻人,拖着箱子往出站口走,脚步不快,但也没回头。车票上的终点是杭州,可他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在去“生活”,还是在逃。外面风有点凉,像极了他内心的那句没说出口的话——“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选对了城市。”你有没有发现,到了某个年纪,换城市这件事,突然变得慎重。不是因为胆小,而是明白,选一座城市,等于选一种命。过去十年,中...

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

那天是个阴天,风在窗外游荡,像一个迟迟不肯散去的念头。陈瑶坐在咖啡馆角落,低着头刷手机。她看到屏幕上那条微信:“你变了。”发信人是她认识十年的闺蜜。那一刻,她没回。也不知道怎么回。十年,不算短,可一条消息就能让这段关系突然变得陌生。后来她才明白,变的也许不是她,而是距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大多不是崩塌,而是慢慢塌陷。就像一座看似稳固的桥,裂缝总是从看不见的地...

承认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有个朋友,三十五岁那年突然辞职。理由很简单:他实在受不了每天九点半的会议、领导的指令、还有那份“明明努力了,却依然没被看见”的焦虑。那天他在公司楼下抽了半根烟,突然说了一句:“我终于承认了,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成为厉害的人。”那句话说得平静,却像刀一样干净。这几年,我越来越觉得,这句话才是成年人的顿悟时刻。不是一瞬的悲伤,而是一种“看透之后仍愿意活下去”的冷静...

《令人心动的offer2》:二本毕业就活该输在起点吗?

凌晨一点,北京西二环的一家小律所灯还亮着。玻璃门后,一个年轻人正抱着厚厚的文件夹,用手指一页页数着,嘴里还在默念条款。窗外的风吹得呼呼响,楼下便利店的灯闪烁几下灭了,他仍旧没有动。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一句话:“普通人努力的样子,往往没人看见。”这个年轻人叫丁辉,二本出身,29岁才考上法学研究生。他是《令人心动的offer2》里的一个实习生,也是全场最不起眼的那...

如何判断一个老板值不值得跟随?看这3点就够了

雨下得很细,像针尖轻轻刺在玻璃上。凌晨的写字楼空无一人,只有保洁阿姨的拖把声在走廊回荡。电梯门开的一瞬,陈牧走出来,肩膀有些塌,手里拎着一份被修改了七遍的年终报告。楼层灯亮着,却没有温度。那一刻,他忽然有种荒诞的感觉——他每天拼命加班的人,到底是谁?是自己,还是老板的影子?这个问题,其实每个打工人都问过自己。我们以为选择工作是选择平台、行业、薪资,但其实,最...

年终总结怎么写?7个维度

凌晨一点,地铁站最后一班车刚走。灯光昏黄,广播还在循环播放“请乘客尽快离开站台”。陈远背着电脑包,从闸机口慢慢走出去。地面上散落着纸杯、会议记录、还有一张写着“年度总结汇报”的便利贴。风从出口灌进来,吹得那张纸一闪一闪。他停下脚步,看了看那张纸,突然有种冲动——要是能把过去这一年也像这张纸一样,揉成一团扔掉就好了。可他知道,不行。年终到了,该写总结。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