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风雨,不是失败,而是活得太用力。用力去讨好、用力去忍耐、用力去想明白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结果是,筋疲力尽。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里的。那种累,不言不语,却滴水穿石。我们叫它,精神内耗。看似谁都没伤害你,其实你每天都在伤害自己。你不说,别人看不见;你看见了,又不肯说出口。于是,在日复一日的内心小剧场里,你成了导演、编剧、演员,也是唯一一个观...
安心的地方,是家。不是屋檐底下,不是开灯的窗口,不是某个地图上标出来的红点,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哎呀,我终于可以卸下来啦”的轻声叹息。有时候,这个地方甚至未必有墙,未必有门,但只要心里一松,那就是了。小时候不懂事,总觉得家就是妈妈叫你吃饭的厨房,就是睡觉前被掖好的被角。长大以后,走了很多路,挤了很多地铁,哭在了很多夜里,才慢慢明白,原来家不一定非得是某个地址...
最好的生活节奏,是慢半拍的清醒,是缓一步的智慧,是人心藏锋、天理自明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年轻气盛的时候,总喜欢跑在前面。走路要抢第一,讲话要先出声,感情要先动心,连回应一条消息都恨不得下一秒就到。慢一拍,就好像输了一步,慌了,急了,心不安稳了。可人活得久了,见得多了,反而开始体会——有些路,慢慢走,才有风景;有些事,缓缓来,才有结果;有些话,晚说一秒,才有余...
你问,如何成为那“1%的人”?世人多半理解错了这句话。以为是精英、是富豪、是站在金字塔尖顶的人。可真相往往更沉静,也更惊人。那1%,不是外在的标签,而是内在的秩序。是你面对世界时的那份安稳,是你走进人群仍能保留的灵魂温度,是你在喧嚣中能保有一口气,一盏灯。是你在崩塌边缘,仍能觉察内心的声音,说:不急,我还在。许多道理,早已写在孩子的涂鸦、老人午后的沉默里。可...
人这辈子,绕不开三件事:看得清、拿得起、走得稳。你若细想,其实万事万物,不过一个“习惯”的堆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习惯,就活成什么命运。这话听起来有点老土,但越活越发现是真的。习惯不是什么励志口号,是一种无声的力量,一点点地刻进骨头里,撑起你人生的筋骨和轮廓。你写一封邮件的语气,你遇事时的反应,你如何处理焦虑和空虚,其实都藏在你日常那些悄无声息的小...
人这一生,什么最贵?不是金钱,不是名声,是心态。心态稳了,日子就顺了。心态一乱,全盘皆输。可这世道,真想让人心态好,不容易啊。你刚洗完头,它下雨了;你刚攒了三千,它突然要交五千;你刚想松口气,手机弹出条消息,“你被移出了群聊”。这还不算,公司裁员、朋友变脸、亲人不讲道理,哪样不是砸在心口的石头。于是你开始焦虑,开始失眠,开始反复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差劲,是不是不...
大人教会小孩写作业,不是靠嘴,而是靠你自己活着的姿态。你把作业看成任务,小孩就把它当折磨;你把生活过成修行,他就会把作业当磨刀石。我嫂子的话,我听得懂,也明白她的焦虑。她说,孩子不做作业,将来考不上大学,只能去读职高,然后这一生就完了。我不反驳她,因为她不是不爱孩子,她是太爱了。只是这份爱里,有点慌张,有点恐惧,有点“非得走这条路”的固执。可人生真的只剩下这...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某些年,过去得像流水;而某些年,是石头,是闸门,是你得站在时间面前,低头鞠躬,转身回望,然后才知道——哦,原来我已经不再是孩子啦。37岁,对很多女人来说,是个有点尴尬又说不清的年纪。年轻好像过去了,但老又不那么真实;想拼,好像身体不太配合;想躺,又心有不甘;想往前走,得先理清过去所有的混乱与纠缠。就像这位写下21条生日感悟的梁爽,她不...
语言有时就是救赎。焦虑常伴,却往往是“想多了,动少了”的痕迹。今天咱们就静一静,送你一篇夜谈——讲那“心被想得通透,却被脚被冻得发抖”的状态,如何一步一步从“思维高人”回归为“行动人”——循序渐进,用实践化解焦虑。你可曾在夜里辗转,脑海里回荡诸如“未来怎么办”“这样努力有意义吗”“别人都在线上晒幸福,我呢”这样的声音?那不是你不行,而是行动少了。焦虑,就是心...
人是怎么废掉的?往往不是一夜之间。而是一天熬夜,一天摆烂,一天推脱,一天沦陷,就这样,一点点耗光了那个曾经想做点什么的自己。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早上睁眼,不想起床;打开手机,不知刷什么;一天过去了,什么也没做,却又特别累。累的是身体?不是,是心,心空了,浮了,散了。人一旦失去了定向,就像断线的风筝,飞不远,落得也快。最开始是懒。不是那种偶尔放松的懒,而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