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① 孩子大學畢業那一刻,我以為是盡頭,沒想到只是另一場修行的開始。曾幾何時,我們把所有辛勞都押注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補習費、學區房、三餐省吃儉用,心裡那條算盤無時無刻不在撥動,只為一句話:「他將來有出息了,就輕鬆了。」可是,孩子畢業後,天空並沒有放晴。反而像一場暴雨前的寧靜——安靜得可怕。他沒有工作,沒有目標,沒有鬥志,日夜顛倒地過著日子,好似人生...
親愛的朋友:① 當一個孩子聽見父母說「你這輩子完了」時,那聲音不是一句話,而是一場塌陷。那像是一整座山,壓在一個剛剛結束高考、尚未來得及呼吸的年輕人身上。他名叫大嵩,來自河南。在一百零五萬考生中,他排前百分之一,考上上海的一所211大學,理應值得慶賀。但他得到的,卻是一句審判:「你這輩子完了。」語言是一種刀,也是一面鏡。當最親的人用這樣的語言回應你的努力,孩...
親愛的朋友:① 笑與諷刺之外,《抓娃娃》真正動人的,是對「教育幻覺」的無聲審問。電影裡的荒誕與反諷,看似笑鬧一場,實則藏著人世間最深的困惑:我們是否真的懂得何為教育?何為愛?當一個孩子,在佈滿演員的世界中成長,在毫無真實的人際互動中學習堅強、學習奮鬥、學習算計與管理,他到底是在學會生活,還是正在失去與生活連結的能力?這不是一場戲的設計,而是現實中太多家庭的縮...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厲害的父母,不在於做了多少事,而在於學會了放下什麼。那天,我靜靜聽著董宇輝在直播中說:「成年人太患得患失了……萬事皆需耐心,耐心就是智慧。」這句話猶如一盞燈,點亮了我對「教養」的重新認識。父母的焦慮,常常藏在「愛」的外衣裡,卻像無形的繩索,把孩子的心越綁越緊。一位熱愛魔術與科學的男孩,本應在童年裡自由飛翔,卻因母親的擔憂與安排,被困在「期...
親愛的朋友:① 關係的距離,原來也是一種慈悲的形式。我第一次聽到劉震雲那句話:「能不來往就不來往,能不見面就不見面」,心裡微微一震。這句話沒有一絲多餘的修飾,聽起來像是某種冷淡甚至決絕,但若慢慢品,卻覺得其中有種深沉的誠實與不動聲色的溫柔。這不是逃避,而是清明。是他在生活裡無數次感受到彼此相處的不適、不被理解、不被尊重之後,做出的謙卑退讓。不是放棄愛,而是選...
親愛的朋友:① 「教育的本質,不是塑造成功者,而是喚醒內心的生長。」這部被罵得沸沸揚揚的電影《抓娃娃》,乍看荒誕,細品卻令人沉思。它表面上是一場富豪父母對孩子的“反向操盤”——裝窮、造局、以貧苦歷練為手段;骨子裡,卻是當代父母對「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值得信任的大人」的焦慮試驗。孩子最後考上理想大學、情緒穩定、身心健康,讓不少觀眾罵聲一片,覺得虛假、不實際。但我...
親愛的朋友:① 高考結束後,世界展開了另一面——那不是分數劃定的戰場,而是現實的分水嶺。許多孩子在經歷了十數年寒窗苦讀後,滿懷對未來的渴望與幻想,以為一場考試過後就能迎來喘息、自由與獎賞。可當他們拿出自己列的願望清單,滿懷期待地發給媽媽,換來的卻是一句:「媽媽手頭不寬裕」,那聲音落地的瞬間,像是敲醒了夢中的人。暑假,是有人搭飛機出國玩樂、刷卡無感購物的假期;...
親愛的朋友:① 每一條執念之路,都藏著一顆曾被否定、從未被真正理解的心。當我聽聞唐尚珺第十六次高考的消息時,心底竟沒有任何譏諷,只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靜默。人世間有太多的選擇,被包裹在夢想的名義之下,實則是內心深處對自我價值感的尋找與確認。這些年來,他一再地復讀、一再地錯過,錯過的不只是名校的錄取通知書,更是時間、青春、與世俗眼中的“正常人生”。但他也獲得了一種...
親愛的朋友:① 當孩子漸漸不再回頭看我們,請先學會不怒、不爭、不議,守住那一份寧靜的慈悲。人世最深的牽掛,是血脈相連的親情。可親情的表現,並不總是溫潤如玉。當孩子長大,當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自我的想法、有時冷淡、有時無理,甚至不再願意與我們多說幾句話——這些改變,不是一場背叛,而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許多父母在這樣的時刻感到憤怒與傷心。其實,最該記住的六個字...
親愛的朋友:① 當愛變成掌控,與父母的同住就不再是滋養,而是消耗。有一種父母,他們口口聲聲說愛你,卻從不曾理解你。那愛,像一條拴住你的繩,名字叫「我是為你好」,實則勒得你無法呼吸。我曾以為,「一家人住在一起」是最自然不過的事。直到看見身邊有人,在一碗絲瓜湯裡哭得潰不成聲。那不是一碗湯的錯,是她多年的忍耐終於撐不住,塌在了那碗被偷換底料的湯裡。那是她的聲音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