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积极地想办法,才会有办法

这张图上的文字摘自《毛选》,内容如下:“积极地想办法,才会有办法。只要相信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有能力解决一切问题。”这段话写在一张小卡片上,手指捏着它,仿佛捏住了一种态度,也捏住了某种沉稳地活在困境中的力气。这是人间智慧的一句落子,看似普通,却如夜色中烛火那般缓慢燃亮疲倦人心的一个角落。它不是教你鼓起情绪去硬抗命运,也不是一句激昂的口号,而是一种非常具体的...

易经跟毛主席老三篇揭示的天地大道大纲

易经乾卦跟毛主席三篇《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共同揭示的宇宙大道、天地之心,你作为一个顶级智者,按MECE原则从若干不同方面设计一个大纲,要求不具备这方面知识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获取到信息。这是一个非常深远而有力量的主题。将《易经·乾卦》与毛泽东的三篇哲学与战略著作——《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进行系统融合,意味着我们要将东方古代宇宙观与现代实践...

毛主席写〈湖南农民运动报告〉时,正在行观之道

毛泽东在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确是一种“观”的德性与姿态。他没有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也没有凭高位空喊口号。他踏入田间地头,走入泥泞、亲见人群、长时间与农民同吃同住。他所做的不是发号施令,而是身体力行地“盥而不荐”;他先将自身从既有的偏见和惯性中洗净,随后以澄澈之心观察民情、体察苦难。在报告成文之前,他做的是最贴近“风行地上”的那部分工...

乾卦全图:一条龙的完整命运

从潜到飞,从飞到退。乾卦说的从来不是一场向上的独舞,而是一次完整的存在展开。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一切的开始,是没有声音的。没有聚光灯,没有掌声,甚至没有鼓励。只是你自己,像深海里的一点光,若隐若现。你知道你有东西,但你也知道,时机未到。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在井冈山,四面楚歌,资源奇缺。可他没吵没闹,他在山野之间扎根,把土地政策一点点讲透,把农民的力气一点...

毛主席的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乾卦走完六爻,走完从潜伏到高飞、从跃动到极盛的全过程,终于来到这句被称为“终极智慧”的用九。表面看,这句话颇为奇异:群龙无首,居然是吉。不是说乾卦讲的就是“龙”之道吗?不是一贯在说“龙当自强”“飞龙在天”吗?怎么到了最后,却说:不要有“首”了?这不是前后矛盾,而是乾卦真正的收束之处。如果说前六爻都在讲一个龙的成长,那么“用九”,是在讲龙...

毛主席面对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亢龙有悔

上九:亢龙有悔。整条乾卦,走到了这里,气已经逼到极点。如果说初九是沉、九二是现、九三是警、九四是跃、九五是飞,那上九,就是顶了,是硬到了极处的一爻。但易经没有赞它,反而说了四个字——亢龙有悔。这四个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肃杀感。“亢”是高亢、亢奋、顶峰之义。龙,到了天顶,意气风发,所向披靡。但也正是这种极度的扩张,让它失去了和天道之间的“呼吸感”。一个人爬到了...

毛主席的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乾卦走到第四爻,气象开始转变了。前面三爻,或潜或见或惕,都是一种“蓄势”状态。而九四,是第一次真正提到“跃”字,是一个要不要飞、飞不飞、能不能飞的临界点。它没有说“跃出渊”,也没有说“跃上天”,只是说“或跃在渊”。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或”字,它藏着的不是犹豫,而是深思。不是决断未明,而是老练到知道——并非跃出去就好,也不是留在渊中就错。...

毛主席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你要是真的走到人生的“九三”这一步,可能比前面两爻更累。不是身体的累,是精神上的持续紧绷——一种长期的“我不能松懈”的警觉,一种明明已经走出困境,却不敢掉以轻心的状态。九三,不在初生之位,也未至巅峰。它处在上升的中间地带,下面的基础未稳,上面的高度未达,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正是在这样的阶段,《易经》劝你:君子要**“...

毛主席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初九的龙还在深渊,藏着,憋着,一点点汲取力量。到了九二,这条龙终于浮出水面。不是飞上天,也不是吓人一跳地腾跃云霄,而是出现在田野之间,出现在人间大地的真实场景里。你看,“见龙在田”,这句话特别柔和。它没有说“龙在天”,也没有说“龙在战”,它只说“在田”。在土地上,在人活着、耕作着、相互帮助、忍耐与希望交织着的那个地方。这是毛泽东最擅...

毛主席的潜龙,勿用

初九:潜龙,勿用。这短短一句,读快了仿佛没什么意思。潜着的龙,先别用,听起来像个告诫,也像个保守的建议。但你若把自己放进去,慢慢地咀嚼,就会发现,这是一句在边缘处、沉潜中、黑暗下才能听懂的语言。初爻,乾卦六爻之始。此时的龙,才刚刚萌动、刚刚觉醒,处于极低之位。什么叫“潜”?是明明有力量,却不显现;是明明已经醒来,却仍卧在深处。不是没准备好,而是知道自己此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