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人世间行走,总是带着一颗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被珍惜的心。我们愿意靠近别人,愿意真诚交付,愿意把自己的好一寸一寸拆下来送给另一个人,有时甚至不问代价,不顾自己是否已经开始失温。我们听从内心柔软的召唤,去爱,去照顾,去守护,可却也因此时常受伤。我们以为,只要足够真心,就能换来相同的回应;只要足够付出,就能换来一份等量的在意。但慢慢地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
有些功课,书里不教,讲座也不谈,只有在柴米油盐间,日复一日地陪伴与照料中,才会一点点看懂。那就是:如何面对父母老去。一个中年女人写下她照顾父亲十年的心里话,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为了说出我们大多数人迟早都要面对、却一再逃避的人生真相——养老,不是“安排”两字,而是漫长的、无解的、反复的修行。**我常常觉得,照顾父母,是一场“看着时间流动的修行”。当你每天清晨...
人这一生,最难的,不是努力拼搏,也不是与人相处。最难的,是如何在喧嚣中保持自己,在众声中不失分寸。你以为的圆滑,是退让;你以为的善良,是疲惫;你拼命讨好的世界,最后可能一滴水也不肯喂你一口。所以,亲爱的,今天我不是来劝你热情,也不是来劝你修行。我是来劝你,学会“间歇性冷漠”。冷漠一点,真的没什么不好。它不代表冷血,也不意味着无情,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姿态,是在...
男人对女人的好,只有这一种。不是送花,不是许愿,更不是朋友圈里的“520”。是心疼。真真正正,从心里疼你。这一句听起来很轻,但落在日子里,是沉甸甸的。像一双鞋,穿久了,才知道合不合脚;像一把伞,走远了,才知道能不能撑住风雨。我说啊,真正的爱,不是用来炫的,是用来扛的。你难受了,他第一时间低下头,不是为了看你哭,而是为了帮你擦掉那滴泪;你情绪崩了,他没转身走,...
你问我,什么是低端家庭?蔡澜说,去他们家吃顿饭你就知道了。乍听这话,有点刻薄,有点凉。但你细细咂摸一下,好像又是句沉甸甸的实话。饭桌,从来不是一张桌子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家的温度计,是一家人心气的流露地,是藏在碗筷之间的“天理”与“人欲”。你若愿静下心来看看一个家庭的饭桌,就能看到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乃至他们如何对待人生。一个人连饭都吃不好,日子还能过得好吗...
人到中年,最怕饭局,不怕孤独。说真的,年纪越大,越怕那种“热闹”。热闹里藏着冷清,笑声背后是沉默。人群之中你举杯祝酒,仿佛站在沙漠中央,喉咙干,心更干。请一大桌子人吃饭,看起来像是一场“人脉秀”,其实多半是自讨没趣。你还没坐稳,那边已经有人开始掏出手机刷朋友圈;你话还没讲完,对面就有人在和别人碰杯寒暄。你精心点的菜,很多人吃都没吃,就说“哎呀,我不太饿”。你...
夫妻能不能走到最后,其实真的早在命里写好了。但不是那种“宿命论”意义上的“命中注定”,而是那种——你看不出来,可它一直在那里,一路写着你们的结局。有些感情,从一开始就能看出个大概。只是人总愿意自欺欺人,觉得“这次不一样”,觉得“只要我努力”,结果最后不过是把自己累垮、把感情耗光。一个朋友离婚后跟我说,她结婚四年,前后三十多个周末在医院挂水,全是因为情绪问题导...
这句话听上去有点冷血,但却是我三十岁之后,才真正懂得的一个真理。小时候总觉得,父母在身边就是安全感。他们会给你烧热汤、掖被角、在楼下等你下晚自习、帮你收拾屋子、叮嘱你穿秋裤。你以为那是爱,其实那也是某种困。这种困不是手铐,却比手铐更黏人。你一边嫌他们管太多,一边又享受他们包办的一切。你明知道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但还是习惯了“爸妈来安排”的生活方式。你嘴上喊...
我有个朋友,晚上不睡,白天不醒。每次打开聊天框都是凌晨两点的信息,一条接一条,朋友圈永远更新在深夜,一会儿是热梗短视频,一会儿是鸡汤语录,再一会儿就成了“今夜不回头”的emo情诗。她是我大学的舍友,曾经每天六点钟起床晨跑,敷最贵的面膜,背最难的GRE单词,一口气能做三张卷子不眨眼。那时候我觉得她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械钟表,精准、利落、目标明确。直到某天,她彻底...
高情商的人,往往不是说话多么动听,而是让你在他们身边,会觉得轻松、舒服、没有防备。就像夏天一杯刚好的柠檬气泡水,酸甜适中,喝下去不觉刺激,却让人回味。可真正的高情商,远比我们以为的复杂。它不是一种手段,也不是伪装,它是一种本能,一种温柔地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能力。前两天深夜,我在地铁站碰见一对情侣吵架。女孩哭得很委屈,男孩一脸烦躁,说话像机关枪一样:“你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