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的稀缺,不是新问题,而是早该正视的时代痛点。大家好像都在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社恐”了,越来越冷漠,不愿意社交,不喜欢说话,一见面就带耳机、拉帘子、低头不语,好像总在回避这个世界。但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而是累了,是怕了,是不想再无条件地让渡自己微薄的空间和精力。人越长大,越明白每一寸属于自己的安静和自由,都是争来的。那些戴口罩、戴耳机、拉帘子的小...
只要实力到了,连沉默也变成一种锋芒。我最近越来越相信一件事——你无论多真诚、多努力、多讲理,如果别人觉得你不够强,他根本不会听你说完。他甚至连听的姿态都不愿给。他觉得你没资格。就像吴艳妮,去年还被骂得狗血淋头,一个起跑姿势能被解读出十种阴谋论,一个赛后微笑都能被说成“戏太多”。可她一句都没多说,只是继续练,继续跑,继续赢。然后,所有人的声音就开始变了。我想,...
理想主义不是奢侈品,而是某些人活下去的方式。我一直相信,每个人的骨子里都藏着一点点不肯妥协的部分。有的人藏得很深,藏到连自己都忘了,有的人却让它活成了全部。林步冉,大概就是后者。你很难说这是浪漫,还是一种固执。他住在9平米的房子里,租金比一顿外卖还便宜,家具像临时拼凑出来的道具,热水器也是二手的,连门都不锁。但你一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并不觉得自己“穷”。他眼...
一个人可以走多远,不是看他走得有多快,而是看他肯为谁停下来。我第一次读到“年入200亿却不留给子女”的时候,说实话有些震惊。不是因为他不留,而是因为他能做到。这年头,很多人连一间房都舍不得不写孩子的名字,更别提整个企业都不打算传下去。张洪瑞做的这件事,看起来冷酷,但越看越温柔。不是没感情,是感情太深,深到不想用“遗产”来困住孩子的一生。我在想,他是不是早就明...
我其实也有一阵,天天刷法拍房。不是想捡漏,也不是想买。只是半夜醒来睡不着,手机一打开,就不知不觉地刷起那些“被人放弃的家”。价格从一百多万开始,一路往下掉,七八十万的房子贴着“无人出价”的标签,被平台冷冷摆在那。我一边看一边想,这些数字后面,到底塌了多少个日子。以前买房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攒够首付就是赢了,心想着只要按时供下去,就离安稳不远了。可真到这两年,眼...
我最近越来越能理解那种坐在办公室里,盯着桌上的水杯发呆的感觉。窗外的天一点点暗下来,周围人陆陆续续下班,你却还在那儿改一份文档,写一句“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时,脑袋空得像浮云。不是没事做,是事情太多,但又都像没什么意义。我有个朋友,叫赵琳琳,大学毕业那年考上了选调生。她说那是全家最风光的时刻,爷爷跟邻居说了整整一个月,村里的人还以为她在说大话,查了官网名单才信...
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川渝癫子”这回事,是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大哥,拖着行李箱,戴着墨镜,正襟危坐地打着王者荣耀,一边嘴里还喊着:“我打辅助你们都别浪哈。”旁边人谁都没回头。我当时站在他后面,忍不住笑了一下,结果他回头看我,说:“你笑什么?我厉害得很。”那语气,不是挑衅,是一种认真得像小学生交作业的那种真诚。我没敢再笑。后来我去重庆出差,凌晨一点还在洪崖洞下面转悠...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人生是靠自己一步步拼出来的。读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每个阶段都要靠努力去赢。而现在,我越来越常常沉默地看着这个社会,意识到它其实早就摆好了层层筛子,你再怎么跳也跳不出边界。我最近特别能理解一个朋友的那句话:“你以为你是在拼搏,其实你是在接着上一代的接力棒往前跑。”听起来有点无力,但也是实话。比如说房子吧。以前总以为买房是目标,是梦想实...
親愛的朋友:① 真正的風險,從來不在市場之中,而在我們心中的幻覺裡。曾經,我也以為,只要夠努力、選對賽道、抓住機會,就能躍過時代的浪頭。直到看到那些曾經站在舞台中央的人,一步一步跌落塵埃,我才明白:這個世界沒有穩妥的劇本,也沒有必然的出路。就像邹市明,一個拳擊場上擊敗無數對手的冠軍,卻在創業場上頻頻受挫。他沒選錯行業——拳擊是他的強項;沒缺乏資源——資本、人...
親愛的朋友:① 當一線城市的門票日漸遙不可及,有人開始尋找另一種歸屬——廉價的屋檐下,也能住下完整的心靈。這些年,我常常聽見年輕人苦笑著說:「拼命工作十年,買不起廁所。」這句話不是玩笑,而是一種深埋在人心深處的無力感。當生活的重擔讓人喘不過氣來,許多曾經堅信奮鬥能改變命運的人,終於開始動搖。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努力,而是努力了太久,發現那條通往理想生活的路,彷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