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真正的创作,都是在燃烧生命

真正的创作,从来不是在语言层面打转,也不是把一些技巧组合得天衣无缝。创作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那个时刻,当你写下某句话,另一个人看到时,心忽然一颤。他并不知道你是谁,你也没见过他,但你们之间像是穿越了无数阻隔,短暂而真实地靠近了一次。那不是技巧能设计出来的效果。也不是你写了多少稿、查了多少资料、用了多高级的比喻能换来的赞许。那是一种“我真的懂你”之后...

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是创作者燃烧生命时留下的痕迹

你是否曾被一首歌、一段文字、一幅画深深打动,甚至流泪?也许是听到许巍在深夜唱起那句模糊又真挚的旋律,你突然就静了下来;也许是在读《平凡的世界》某一段时,眼眶不自觉湿润了;又或者你看着梵高的星夜,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那一刻,你不是在“欣赏”一件作品。你只是突然感觉,它好像不仅仅是一副作品,它是某个人曾经真实活过的痕迹。而你刚好和那个痕迹撞上了。我们这一生听过太...

我在,这就够了

真正的深度共鸣,不能靠语言堆砌出来,只能靠“全然在场”穿透过去。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说的话其实很简单,没有技巧,没有铺陈,也不花哨,但你听了就是会忍不住沉默,忍不住点头,甚至会莫名其妙地红了眼眶。他没有去戳你,也没试图打动你,但你偏偏被打动了。你后来回头去想,觉得他说的话其实不复杂,甚至没什么内容,但你知道,那一刻他在,他是真的在。不是躯壳在,不是念稿...

照见:才是共鸣的本质

共鸣这件事,说穿了,就是一句“你说出了我没说出口的话”。很多时候,一个人看一篇文章突然眼眶一热,不是因为你提供了多高明的观点,也不是因为你用词多漂亮,而是你刚好替他说出了他自己也说不清、但又一直压在心里的那个感受。他没能准确表达,是因为他不擅长语言表达,或者说,没空去整理那团模糊的情绪。而你做到了,所以他被你打动了。这不是巧合。这是写作者最基础的功课之一:理...

听话听音,观人观色。这句话藏着大智慧!

听话听音,观人观色。它不是一句教条的俗语,而是活在人际关系中的一把钥匙。一把很多人手里握着,但不会用的钥匙。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对方话已经说完了,但你却感觉哪里不对劲。他说“没事”,你却听出了“有事”。他说“随便”,你却感觉那是“不愿说”。你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句触动了什么,但你清楚,这句话背后还藏着别的东西。这种“听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就是“听话听音”。可...

一篇讲透写作要“打中用户痛点”

我们总说,写作要“打中用户痛点”。可到底什么是“痛点”?为什么别人一开口就能让人点头如捣蒜,而你写了一千字,却连个赞都没有?真正的痛点,往往不是用户自己说出来的。就像一个人说“我只是最近没动力”,其实他可能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努力过太多次都失败了”,所以不敢再信了。他不是没动力,是害怕再一次白费力气。抓住痛点的第一步,是别把用户说的话当真,而要听出“他说这句...

熟练使用AI,不知道咋赚钱?

问:我刚又反思了下,似乎我还是处于用AI写作好,更好,再好,等待那天我再去落地变现的事情,而如果叫我现在就投入变现,又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其实这是我最大的痛点,同时这个痛点其实也是很多用AI或者压根就没开始用AI人,通向变现、实际产出的人的痛点,如果我能把这一环彻底打通,立即可以变成产品。你是这方面的行家,请围绕这个主题写文章。注意:1.如果引号...

给自己的大脑装个信息过滤阀

你每天刷信息,刷文章、刷播客、刷视频,打开邮箱、打开社交平台、打开收藏夹,脑子里像有个闸门关不住似的,各种内容一个劲儿地往里灌。你也不是贪多,只是总觉得不能漏掉点什么,总觉得万一哪一篇文章、哪一个视频、哪一个人的一句话,就是你突破瓶颈的关键,你不看就可能错过。可是越刷越多,越读越乱,到最后脑子里不仅没留下重点,反而陷入一种说不出的疲倦。你说这是信息过载。其实...

训练网感5步走

问:你提到的这种微型拆解,写了5个问句:这条内容的第一句是什么?它的起承转合在哪?有没有特意设计的情绪转折?有没有把一个模糊的感受具象成场景?有没有一句话明显是“被设计出来”的?是不是从这个5个问句的角度刻意训练一段时间就行?然后我提交给你帮我评估?还是说除此外还有其他的也可以纳入进来拆解。因为我刚开始,不要太多太杂。答:你的判断很对,也非常清醒。这五个问句...

不是没网感,是没训练

很多人说自己没有网感,写出来的内容总是和平台环境不匹配,发出去的东西像是掉进了水里,没有回声。明明自己也努力了,也认真学习了别人的风格,照着优秀内容模仿了结构,但结果还是无人关注,点赞评论都寥寥无几。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内容,不适合做自媒体,是不是自己天生就没有网感。但你要知道,你的问题不是没有网感,而是你没有建立一套训练网感的方法。你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