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出租车上,收音机里还在播深夜节目。一个女孩靠在窗边,眼睛红红的,刚从朋友的婚礼出来。她小声跟司机说:“我今年二十九了,好像大家都在提醒我快过期了。”这句话让司机愣了一下,没回应,车厢里只剩下发动机的声音。她其实不是不努力,这些年工作拼命,周末学舞蹈,假期旅行,朋友圈看上去热闹又精彩。可她心里清楚,每当“年龄红利”这四个字出现,就像有人故意在她耳边敲响警...
那天是一个普通的周日早晨,我在公园里跑步,身边有人气喘吁吁地喊着口号:新的一周要开始坚持早睡,少刷手机,多看书。我心里暗暗一笑,因为这样的誓言,我自己也说过太多次。可转念一想,那些道理谁不知道?早睡有益健康,运动让人精力更旺盛,学习能改变人生。可现实呢?一到晚上还是躺在床上无休止刷短视频,跑步鞋也常常落满灰尘。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困境。为...
昨晚有个朋友跟我说,她已经两个月没敢关掉微信的免打扰了。原因很简单:每天都有各种人找她,老板要方案,同事求帮忙,闺蜜发牢骚,父母打电话催婚。她叹了一口气:“我好像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只有五分钟是我自己的。”这句话让我心里一紧,因为这种状态,太多人熟悉了。没有边界感的人,永远都拎不清。边界感是什么?心理学家曾奇峰用过一个比喻:悬崖的边界清晰,所以没人敢靠太近;水...
夜色里的公交车站,总有人低头刷着手机,手指一滑,又是半小时过去。你是不是也常常这样,一边抱怨没有时间,一边任由时间从指缝里流走?有时候你明明想改变,却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于是三个月过去,一年过去,你才发现,人生不知不觉,竟然还是老样子。人最容易陷入的幻觉,就是以为“时间会自然带来改变”。可真相是,时间只会让现状更深刻。你在公司里混日子,三年后你依然在混日子...
夜色下的地铁口,人流涌动。一个姑娘手里拎着外卖,电话在震动,她匆忙接起,对方一句“明天能不能帮我改下报告”,她愣了一下,嘴里却下意识回了句“好”。挂掉电话后,她长叹一声。其实那份报告根本不归她管,但她就是拒绝不了。太怕被人说不合群,太担心被人觉得不够努力。她不知道的是,她正在一点点,把自己变成那个“随叫随到”的人。而一旦陷进去,别人就不会再尊重你的边界,只会...
那天是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的候车厅。凌晨一点半,人潮散去,灯光冷白。一个穿着皱巴巴衬衫的男人靠在长椅上,手里攥着一份还没做完的PPT。他盯着屏幕,眉头紧锁,手机响了,是老板催的消息:“明早八点前发我。”他深吸一口气,又低头继续调整图表的颜色。其实,这样的夜晚他经历过无数次。八年前,他是实习生,负责做会后总结。八年后,他是项目经理,还是在做总结,只是文件的字号从小...
那天我在办公室加班,夜里十点半,电脑屏幕上的光映得眼睛酸涩。微信群里,一个老同学发来消息:工作第七年,你觉得自己靠什么撑过来的?我盯着那行字,愣了好久。因为这七年,我换过三次岗位,熬过无数通宵,失过眠,也被否定过。可如果让我挑出能让我真正快速成长的本领,其实并不复杂,却异常扎实。它们不是花哨的技巧,而是三块硬骨头:写作,结构化思维,审美。写作是最早显出价值的...
那天是一个阴冷的早晨,北京的天灰得压抑,我正准备出门,手机里推送了一条消息:某位朋友所在的公司裁掉了一半人。消息下面,他只留了一句话:“人生逆境,突如其来。”我愣了几秒,心里一阵沉闷。因为这种境遇,谁都可能遇上,谁都逃不掉。疫情那几年,我们都看过太多故事。有人一夜之间失业,有人几个月的积蓄瞬间被烧光,还有人撑不住关闭了坚持了十几年的小店。那些看似稳固的东西,...
凌晨四点,长沙的街头还带着雨后潮湿的味道。一家小店的灯却亮着,老板娘蹲在门口,用旧报纸包着一摞摞书。她的儿子要去外地打工,临走时只挑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她有点奇怪,问:“这书你看得懂吗?”儿子笑了笑,说:“不全懂,但它能让我想得更清楚。”火车开动那一刻,他把书摊开在膝盖上,嘴里念叨的不是“怎么发财”,而是“敌人是谁,朋友是谁”。这就是《毛选》的特别之...
深夜的餐馆,灯光昏黄,几个工人刚下夜班,端着面条大声聊着生活。一个人突然说:“现在人和人打交道,比干活还累。”大家沉默几秒,又笑着点头。是啊,成年人的世界,真正的考验往往不在工作本身,而在于你如何与人相处。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决定你机会大小的,不是能力的细微差别,而是你在社交里会不会让人舒服。越是长大,越能体会那句话的分量:成年人的世界里,潜规则才是硬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