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靠等待突破,而是靠打碎局限、重新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很多人都在等一个时机。一个让自己“飞跃”的时机,一个外界终于认可自己、机会自动砸下来的时机。可等着等着,年纪就大了,信心也变得越来越局促。不是不努力,而是这份努力只在重复熟悉的轨道里打转,绕了无数圈,最后又回到起点。其实想要未来有可能,最先得动的那一步,不是换一个平台,而是更新自己看世界的方式。越往...
赚钱这件事,从来不是公平游戏,而是差距博弈。最早意识到这个的时候,是在某次深夜里刷到一条别人随手发的朋友圈。他说,淘宝客已经赚到一辆车了。我当时愣了几秒,那是我连淘宝客是干嘛的都没完全搞清楚的时候。而那人,不过是把别人不知道的信息,稍稍整理了一下,发到群里,就能月入几万。他没有多聪明,没有投入很多本钱,甚至文案都写得很一般,但他提前知道了,而我不知道。信息差...
一旦你愿意把眼光放到十年之后,眼前的迷雾就不再那么逼人。最近时常感觉,日子就像一张被揉过的纸,怎么铺都不平。身边很多人都在焦虑,仿佛没法马上看见成果的努力就等于白费,仿佛一年没有大变样的人生就像是原地踏步。可真的去问一句:“那你想过十年后的样子吗?”大多数人会沉默,会发愣,然后说一句:“没想那么远。”但恰恰是这份“没想过”,让人容易被眼前的事困住,陷进那些来...
谁在借钱时发誓得最响亮,往往就是那个最不打算还钱的人。很多事不是一次就能看懂的,要经历过、被伤过,才能在某个瞬间突然看清楚里面那些不言说的规则。借钱这件事,说来不过是一张转账记录,但它牵动的东西远远不止金钱。更重要的是信任,还有那个当初点头说“放心吧”的瞬间。可人心这种东西,一旦和钱搅在一起,就开始模糊了,变形了,慢慢连你自己都不太敢确认你看到的那个“他”是...
你怎么看这个世界,你就活在怎样的世界里。这句话乍一听像句老生常谈,但一旦真的慢下来去体会,就会发现它其实像一把钥匙,不响,却开得了最沉的锁。人的眼睛不只用来看事物,它还在悄悄筛选意义。有些人看到的,是别人脸上的微笑;有些人看到的,是藏在别人笑容背后的目的。眼睛看的是同一个世界,可心里落下的,却早就不是一回事了。有段时间,我几乎不愿意和人接触。不是因为我不喜欢...
真正的善,不只在起心动念,更要有承担后果的觉悟。有些时候,一开始是带着好意去做一件事的。没有功利心,没有算计,也并不是为了图个什么回报。只是出于一种纯粹的愿望,想帮助,想成全,想让事情变得好一点。但后来发现,事情并没有往想象的方向发展。甚至有时候,好心带来的后果比冷眼旁观还要复杂得多。那种“我只是想帮忙,却成了多事之人”的局面,不是没有遇到过。发心是很重要的...
中年人的冷漠,往往不是性格,而是生存本能。很多人以为,一个人到了某个年纪开始沉默、开始避谈情绪、开始不太回应别人的困扰,是因为他“变得麻木”了。但其实他并没有不在意,只是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了。他每天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今天开不开心”这种层次的问题,而是很实际的:房贷还多少、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身体、自己突然冒出来的血压波动,还有某天不知从哪儿就钻出来的失眠。...
一个人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外在的标签,而是日复一日地靠自己活下去的能力。我常常在走夜路回家的时候想起这一点。那个时候周围全是昏黄的路灯,风有点凉,脚步声清清楚楚地落在水泥地面上。也没有谁陪我,也没有谁等我,但我知道自己并没有一无所有。那些看起来很普通的日子,那些挣得不多的工资,那些一顿一顿算着吃饭的钱,那些咬咬牙撑过来的月初和月底,全都是我一个人撑下来的。没...
真正的成熟,是能不动声色地承认别人的好,也能不慌不乱地听见别人说你不好。人活在社会里,绕不开别人。走在人群里,你没法一直只看自己,也没法永远要求别人看你时眼神柔和一些。人和人之间,总归是要相互比较的,你喜欢的,别人也许早就拥有;你在意的,有些人根本不放在心上。说到底,人不是孤岛,是处在流动和摩擦之间的东西。这么一来,能不能接受别人的好,和能不能扛住别人对你的...
人就是一套不断自我修正的概念与认知系统。每天醒来,脑子里那些陈旧的词汇、标准、判断像旧家具一样摆在那儿,不动也不问我意见。它们不是我选的,但它们决定了我怎么看人,怎么看世界,也怎么看我自己。有些是小时候学的,比如“要乖”“要听话”“成绩就是价值”;有些是后来被生活压出来的,比如“人靠不住”“别指望感情能解决问题”。这些东西像一组内建程序,一启动就运行,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