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改不掉见不得别人好,这辈子就会一直活在阴影里。说实话,很多人不是没本事,而是心太脏,眼睛太毒,看到别人一点点好处,心里就开始泛酸,脸上不显,心里早就打翻了五味瓶,装不下别人的一点光亮,哪怕那光跟自己半点关系都没有。你以为你藏得住,别人就看不见了吗?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眼神里藏着怨,语气里带着刺,说话拐来拐去,全是暗戳戳的不甘和羡慕。人一旦陷进这种情绪...
努力不一定通向出口,很多时候,顺势才是方向。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甚至是在咬着牙撑着,可事情却没什么起色。并不是没有用心,也不是不够投入。只是那种用力的感觉,像是在一扇锁死的门前反复撞击,每一下都更用力,但门却纹丝不动。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不够努力的问题,而是方向根本不对。更大的力气,并不会自动带来突破,它只会让撞墙的伤更深一点。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坚...
真正想改变的人,嘴上从不反复念叨“我想改变”。他们通常是沉默的。像夜里悄悄起身的人,收拾包,关门,不吵醒任何人,直接走了。反而那些总在说“我真的想变一变”“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的人,说出口的那一瞬间其实已经获得了一种短暂的心理补偿。不是来自改变的那种深度满足,而是一种浅浅的慰藉,就像拖欠太久的账突然说了一声“我知道我欠你”,听上去诚恳,其实没打算还。这一句话...
选择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解脱。活着的每一天,都会遇见情绪这个东西。它不是突如其来的闪电,更像是房间角落里多出来的一张椅子,坐与不坐,其实都取决于你自己。有时候你看见它放在那儿,就误以为非得过去坐下,然后就陷进去了,像被卡在沙发缝里那样,不疼,但也出不来。很多人活得不快乐,其实不是因为真的有多少麻烦,而是他们太认真地对待了那些本可以放过的事。别人随口的一句玩笑,...
每一个人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存在。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某种励志标语,但它其实不是在试图鼓舞谁。它只是个事实。不是因为某个心理学派说要增强自尊,也不是因为生活很难所以需要这种念头来安慰人,而是因为,除非把人当成可以随意替换的功能单位,否则每个人的存在就天然带着这种不可复制性。不只是外貌、声音、指纹这些表面差异,而是那种你每天醒来感受到的、只能用你自己的方...
真正拥有自由的人,往往停留在权力和财富序列的中段,而非极端的两端。越往上走,表面上看是资源多了,决策权大了,但其实束缚得更紧了。职级越高,责任也越大,每一个选择牵动的人和利益都成倍增长。一个决策层的眼神,一个迟疑的措辞,可能就意味着整个部门的动荡。所以哪怕深夜回家,脑子里还是在重演会议上的每一句话,琢磨哪个词说得不够精准,哪个表情让谁误会了。别人以为是掌控局...
真正伤人的,从来不是话语本身,而是背后那一瞬间没被看住的脾气。脾气这个东西,总是来得很快。像一团忽然着火的热气,从胸口往上顶,顶到喉咙,顶到脸颊,顶到眼角微微发红,然后就会有话冲出来。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真性情”,其实只是失控。真正的性情中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该闭嘴,什么时候只是忍一忍,而不是忍不住。发脾气的时候,人是不讲逻辑的。他讲的不是事,是气。...
精神内耗最深的人,往往是那个最怕误事、最怕拖累别人的人。他会把很多本来不该他担的责任,一股脑揽过来。有时候不是谁要求他这样,只是他自己下意识地就觉得,如果别人出了问题,是不是自己也有一部分没顾到位。别人忘了汇报工作,他会先自责是不是自己前几天提醒得不够;小组里有人迟到了,他会担心是不是自己前一天说话太严肃影响了气氛;项目延期,他明明只是个普通成员,也会想着是...
人其实可以在任何时代里自我繁荣,不必等外部世界给出所谓的“最好时机”。有时候一个人总是等。他等行情回暖,等政策放宽,等公司升职,等家人理解,等朋友帮忙,等城市变得更有希望一些。他像是站在暴雨天屋檐下的人,明知道地面已干,却还是要等天彻底放晴才出门。他说再等等,可能就不冷了,可能机会就来了,可其实这一等,就是五年十年。也有那种完全相反的人,他好像不太看天。他的...
站在千人演讲的台上,那一直是最让人心动的场景。十年前的微博翻出来还是热气腾腾。那时候见面会一票难求,大家席地而坐在礼堂中央,靠在过道墙上,挤在窗边,站在最后几排的课室里,哪怕累得趴下,依然专注地听你讲课。那种专注比掌声更暖。那种画面不是为了数据,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在提醒你——你还没忘记自己为什么而出发。那份热度,不是靠营销堆出来的,而是十年一剑,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