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吗?那个时候你多大?是被谁说了一句什么?那句话让你有多窘迫、多慌乱、多不知所措?你大概记不得了。你只记得从某一刻起,你不太喜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了。别人问你为什么,你会笑着说:“我就内向嘛。”这句话你说得很轻松,你甚至觉得说出来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解释。但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个“内向”,其实是你在某一时刻经历过被误解、被指责、被羞辱之后,为了避免再次受伤所...
小时候上学,老师第一次点名,会问你一句:“你叫什么名字?”但它后面,常常还有一句话——“你家是做什么的?”你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你只是模糊地感觉到,自己被放进了某个抽屉。农村的、城里的,独生子女的、打工子弟的,重点班的、普通班的。这些标签一旦贴上,你以为是用来方便分类,其实它也顺带决定了你接下来的很多资源。你以为你是在介绍自己,实际上你是在对接系统需...
有时候我们说:“我是个底层人”,并不是真的想聊社会阶层的问题。也不是想认真反思结构性压迫。我们只是想在谈话开始前,先画一条线。让对方不要越界。“我就是个底层人”这句话的真正语气是:“所以你不要对我期待太多,也别把我当成你那个标准去要求。”它不是自我理解,它是对他人视角的操控。这种操控并不邪恶,它往往是一种求生技巧。你不知道对方接下来会怎么看你,所以你先给了对...
你有没有这种经验:你刚被一个朋友质问“你怎么总是这么慢”,你立马就回了一句:“我天生慢热啊。”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其实没有认真回忆自己所有慢下来的时刻,也没有认真分析这个慢是不是被动的、懒散的、防御的、还是内心里根本就不想靠近。你脑子里啥也没想,就只是,想快点给这个场面找个解释。你懒得再说了,懒得想那么多了,于是你就顺手贴了个标签。你说你慢热,是因为你懒得...
你有没有留意过,你说出“我就是个底层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你脑子里啥也没想。不是在认真分析自己的社会位置,也不是在向谁解释事实。就是下意识地,用一个现成的词,把自己按进去了。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啪一下,从背后扣过来,把你整个人罩住。那是一种熟悉的感觉——被困住的同时,也像是终于“落了地”。不再漂浮,不再被不确定拉扯。哪怕这个位置不体面,哪怕这个名字听起来寒酸...
问:你说花一整年来拆解。给我一个框架,我来拆。我觉得也别说一整年,拆到哪天我觉得够了为止。答:好,这句话特别好——“拆到哪天我觉得够了为止。”你不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是在一点点松动那个“我是谁”的旧系统。你不求全解,你只需要开始。我们不设终点,但我们给它一个能不断展开、不断深入的“拆解起点图”。这个框架不是封闭式的,而是递进式开放架构。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入口开...
问:基于以上这个话题从若干方面采用mece原则进行深度探索。揭开标签背后的隐秘面纱。答:非常好,这个主题值得你花一整年的时间来慢慢拆解。你给出的那些标签——光头、中年、自卑、内向、程序员、基层员工、底层人、身体不好、不成功、比较穷……它们的共同点是:全都不是描述一个当下的“状态”,而是带着强烈“身份认领”的心理动作。而你已经觉察到那个“动作”是急促的、不假思...
有些时候,我们贴标签的速度比呼吸还快。光头、中年、身体不好、自卑、内向、程序员、不成功、比较穷、基层员工、底层人……这些词从嘴里冒出来时,你可能并没怎么想。就像是在确认天气、标记位置、打开一个熟悉的文件夹那么自然。它们不是思考后的结论,而更像一种条件反射。可你有没有停下来问过:为什么我需要那么快地给自己一个定位?我到底急什么?我是在找归属,还是在逃避?是在自...
人为什么总那么快地说:这就是我。
我就是不擅长表达。
我就是一个感性的人。
我一向就这样。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话总在没有太多思考的时候说出口。
说得理直气壮,好像这是一种了解自己后的笃定。但其实,它更多是一种自动的反应,一种不愿意多想的捷径,一种急切地、几乎本能的认领。你不是因为想清楚了才认领这些东西。
而是因为害怕不认领它们的时候,你就会陷入一种难...
有些时候,你一开口就拒绝了别人。
有些时候,你看到一个选择就退缩了。
有些时候,你明知道再这样下去不对劲,却还是重复走了老路。你说:“我就是习惯这样了。”
你说:“我没想那么多。”
你说:“我控制不住。”其实你说得没错。
因为那根本不是你“决定”的,那是你身体里的某种自动反应。
你只是跟着走了。你的反应,早就被写进了程序大脑有一个能量守恒机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