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就是把摔跤当练功,越折腾越长本事。我今天想把“反脆弱就是否极泰来”说得直白一点。人活在世上,总要遇到堵车、下雨、临时改计划,心里别扭、身体犯懒、工作掉链子。以前我一遇见这些,就想着“熬过去就好”。后来翻《易经》,看否卦与泰卦相易,忽然懂了:这不是要我硬扛过去,而是要我学会在“否”的时候,把水沟挖好,把土夯实,把根扎深,如此才能在“泰”的时候承得住喜事的...
人心走到尽头时,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停下脚步,学会回到自己。起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刻,人会感觉自己快要碎掉了。压力像一块巨石,压在胸口,呼吸变得急促,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来。那一刻,所有理智、所有坚持都失效了,剩下的只是赤裸的痛苦。文章里所列的“11件小事”,表面上看是一些日常琐碎,比如哭一哭、吃一碗粉、走几圈路、撸撸猫,甚至喝点酒、喊一声“哈”。但仔细体会,这些...
把碎知识装进稳稳的架子里,就能越学越明白,但这架子怎么搭?我常在路口的便利店门口想这件事。等红灯时看人流,像看书架上翻倒的书:封面很多,顺序很乱。我们这一代人读得不算少,手机里书单滚来滚去,收藏夹像仓库,一件件塞满,可一到要用的时候,脑子像抽屉卡住,怎么也拉不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攒了许多信息,却没有一套自己的“架子”。这篇文章的核心,是把“如何打造个人知识...
想不拖又能动得快,就让心先走稳,方法自然跟上。今天泡一壶清茶,给自己一个坦白:我不是来跟拖延打仗的,我是来认出它的信号。粥左罗那篇文章说得直白:拖延根治不了,但能被看懂、被引导、被管理。我点头,因为《易经》早就讲“时”,孔门讲“中”,佛家讲“苦”,道家讲“顺”,这些放在一起,就是一句话:把握当下的时位,让心回到中道,承认人间有苦,再顺势而为。拖延为什么常常赢...
跟有野心的人结伴,你会少走十年弯路。清晨的路口,红灯数着秒,我端着便利店的热茶,忽然想起今天要写的题目: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想来这句话人人都懂,可真要拿来用,常常用不到点子上。有人说要和厉害的人一起,有人说要和善良的人一起,还有人说要和跟自己合得来的人一起。到底哪一种才是对的?我在心里打了个结:要和有野心的人一起,但这个“野心”不是贪婪,不是攀附,而是志...
人生的好日子,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等来的,而是懂得如何在乱世里站稳脚跟。疫情后的余波,让我们都尝过不安与焦虑的滋味,仿佛天塌了一角。有人说:“2023年,不会太好过。”可这句话既是预言,也是提醒。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自强,并非强行对抗,而是在逆境中懂得调整、修炼、沉潜,以柔胜刚。那篇文章里提到的六条建议,说到底,都是关于“安身立命”的智慧:如...
真正让人长大的,是敢于面对痛苦,还能在痛苦里回过头来思考。生活总是这样,表面上看,谁都想要顺顺利利,风调雨顺,可是只要往深处一想,就会明白,没有一次摔倒,没有一次心口的刺痛,人是不可能真正醒过来的。达利欧说,痛苦加反思才是成长的公式,这话一点都不玄虚。痛苦就是生活给我们的提醒,告诉我们哪里有问题;反思就是把这提醒化成粮食,消化进心里。若只是痛苦而不反思,就像...
一切成长都离不开花钱买时间,这是最笨拙却最高明的捷径。当我坐下来读这篇文章时,第一眼就像照了一面镜子。里面问到的那个问题——你每年花多少钱学习?让我心里猛地一颤。原来我曾经也有过一样的迟疑,总想着能省则省,觉得网上免费的东西那么多,何必花钱。可时间一长才明白,免费的东西常常让人散乱,付费的东西却让人心定。道家讲“知止而后有定”,佛家说“舍财得慧”,都是指向一...
教书要先安身,守道懂势才不逃。清早把水壶放在小灶上,火候到沸不冒,我顺手拧小半格。窗外还黑着,楼下校车的刹车声像一口长叹。我在心里把今天的课表过一遍:正课、校本、公开课、延时、一个家长会、两封要回的邮件,还有一个“必须有新意”的评课。来深圳当中学教师这几年,我学会了在热闹里找一线安静,像《瓦尔登湖》的水,给心留一处清清冷冷的倒影。可心里也明白,热闹背后有风有...
看穿事物本质,不是眼睛更亮,而是心更安。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在纷杂里一眼看透核心?好像他们的眼睛里有火,能穿过迷雾直抵真相。其实他们并非天生与众不同,而是懂得训练心智,让心智世界不断与现实世界贴合。就像《道德经》里讲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他们懂得先照见自己的心,再去照见外物。若心乱,看到的都是乱影;若心定,看到的才是本质。生活中,我们习惯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