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你的话少了,孩子就好了

越过中年这道槛,唯一的解法就是甘心做一个慢慢变好的人。人真正服气曾国藩,不是因为他赢了多少仗,而是他撑过了多少次自己都觉得过不去的日子。他没生在什么显赫之家,也不是才高八斗的少年天才,甚至可以说,在人生的大多数时间里,他都不是那个让人羡慕的角色。他有一身毛病——爱玩、脾气暴、嘴毒、见到漂亮女人眼睛都直。他也知道这些毛病是什么,就像他在日记里一笔笔写下的检讨那...

暗示有多可怕!这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孩子变成什么样,往往不是因为说了什么话,而是他听出了你心里怎么想他。我越来越明白一件事:很多父母说出口的话,根本不是话,是“投射”。你说“我担心你做不好”,其实是在说“我觉得你根本做不好”;你说“我只是提醒你一下”,其实是在告诉孩子“我不信你能记得”;你嘴上说着“你要学会独立”,却一步也不敢让他真正放手。这些话,哪怕带着笑,哪怕语气很轻,都会变成一种力量,一...

不出20年,独生和二胎家庭的差距就出来了,很现实

生一个和生两个,注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我很早就意识到,孩子不是一个“数字”那么简单。不是从1变成2,也不是多摆一副碗筷的事。那个“二”,牵动的,是无数条肉眼看不见的线。每一条,都连着生活的底色、家庭的重心,还有将来几十年里无数的细枝末节。有时候你会想,是不是太夸张了。但日子过着过着,它自己就显现出来了。那些在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之间的缝隙里爬行的细节,...

身上自带“穷气”的父母,养不出高贵的孩子

父母的“穷气”,并不会因为金钱多少而自动消散。那种刻在骨子里的紧,拧巴,抠门,焦虑,才是真正让一个家庭越来越沉的原因。我见过穿得体面、表面阔绰的父母,转头在地铁站门口为了几块钱争得面红耳赤,也见过不富裕但体面自持的老人,饭馆里给孙子点了一小份炒饭,再悄悄把自己那一半让过去。穷气不是你有没有钱,而是你怎么看待钱,怎么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那种眼光和气度。一个...

长大后和父母不亲近的人,都经历过这1种绝望

成长之后,与父母不亲近的背后,总是因为那一次又一次“倾诉无效”的绝望。当你在夜里轻声说出“我很难过”,却迎来一句“你想太多”或者“别犯病了”,那种冷漠就比任何矛盾都让人心碎。你开始觉得,即便家人是爱你的,那种爱也不够看得见你的真实,甚至连你生病、焦虑、无助的样子都不值得认真回应。这种经历,久而久之,就构筑了心理上的深深隔离——心理学里叫“失望性情感隔离”。在...

那个爆火的15岁男孩,打脸了多少教育专家?

孩子不是要你控制,而是渴望你理解。那天刷到那个15岁的小男孩,听他说话时,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的语气没多少起伏,不带批判,也没有锋芒,可每一句话都打在大人最心虚的地方。像是一个长期沉默的孩子,突然开了口,把我们这些自以为懂教育的大人,绕着地转了一圈,带进他那一代人早就明白的事里。他说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见识不够。我愣了一下,想起自己小时候也讨厌英语,只觉...

“20年前,高考649分的我站在岔路口,可惜当时没有张雪峰......”

每一个出身普通的孩子,都不得不在信息不全的世界里,靠自己摸索出路。那年我高考 649 分,按理说是个漂亮的起点,但我却在最关键的一步下错了棋。报志愿的时候,我没做太多功课,也没人提醒我北航虽然有名,但不是金融的强校。我只是因为神五上天觉得北航厉害,又觉得金融“适合女孩子”,就稀里糊涂报了这个组合。其实我爸妈也说不上错,他们只是帮我选了一个他们“听起来不错”的...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不是故障机器,不需要用语言一遍遍去“修理”。看到那个从精神科走出来的男孩,我的心缩了一下。他的步子慢到几乎是在拖,眼神沉得像没睡醒。但不是因为病痛,而像是早就习惯了,在别人说话时只负责沉默。母亲还在他旁边说着话,话一声比一声大,像是在找回她对这个孩子的控制权。她说得句句都有“道理”,但我却听出了浓浓的失控。其实很多家长不是不知道孩子需要尊重、需要理解,只...

一项研究发现,清华和北大的100个高材生,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的相似

清北高材生的成长背后,不是天赋,而是一种一以贯之的家庭氛围与行为习惯。有些家庭,不需要说教。孩子一抬头,看到的就是父母正在认真看书,翻页声比任何语言都安静却有力。不是假装,不是临时抱佛脚的表演,是日常就是这样。吃完饭有人看金融,有人读小说,有人查资料。没有人逼谁读书,也没有人为了“做个样子”演得很辛苦。这种氛围,就像空气一样,看不到,却时时渗透进孩子骨子里。...

对孩子的不信任,就是对孩子的诅咒

不信任,是父母在孩子身上亲手种下的失败预言。有一次在地铁上,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想自己按按钮开门。他妈妈一把拉住他说:“别按,你会按错。”孩子犹豫地收回手,眼神里那一点点亮光像被风吹灭的火苗,没再点起来。我站在他们身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明明是件无伤大雅的小事,却像一个开场白,像一个暗示:你会搞砸,别试。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这种细节。越来越多的父母说自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