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九二爻辞:“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看似讲教育、婚配、治家,实则全讲“一个人能否成为承接者”的能力。这三个阶段不是并列的事情,而是层层递进,根在“包蒙”,枝在“纳妇”,果在“子克家”。没有包蒙,就无以入世;没有被接纳,就难以接纳世界;没有承接之力,就无法承载人生之重。如果理解成“人在矇昧状态时,最需要的正是包容、接纳、承接,否则他后面所有对关系、对人、...
蒙卦九二爻曰:“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乍看之下,这三个短句分别而立,讲的是教化、婚配与成家,实则一气贯通,深刻揭示了一个生命从被接纳到学会接纳,从被教化到能化人,从走向关系到承担结构的全过程。“包蒙吉”,起手一句,道尽整个卦之中枢所在。九二为阳爻,居于下卦坎中的中位,象征阳刚之气自内在升起,但不居高不自满,而是处于一个能教化、能包容的角色之中。如果理解成...
《易经》蒙卦六爻之中,九二爻居下卦之中位,其辞曰:“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这是整卦中最具“化育之功”的一爻,它不在初蒙之未开,也不在终蒙之大明,而在“教化”的核心阶段。此爻承接初六之“发蒙”,引导懵懂之气从混沌走向调和,是整个蒙卦由“生”向“养”的中枢。若说初六是童蒙初启,那么九二则是包容教化之道的真正落点。九二为阳爻居阴位,得中而应六五。此爻阳刚而能中...
《易经》蒙卦的第一爻曰:“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这句话,是《易经》中少见直接提到“刑”“桎梏”的文字,它不像其他卦爻那样温柔劝诫,而是用一种极其直接、几乎近乎严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启蒙初动之人”需要怎样的外部规正,才能真正走上道之轨道。“发蒙”,是全卦的起点,是那种从懵懂中刚刚萌芽、刚刚开始活动的一种状态。它不是开悟,也不是觉醒,而是“...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是《蒙卦》卦辞中的一句关键语,所涉“初噬告”之象,暗藏天地应人与人应天的玄机。你问“初爻跟上九有什么关系?‘以刚中也’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看似是结构关系的困惑,实则背后牵涉到整个《易经》中“卦体”“卦用”“位义”“德位”“应爻”的基本逻辑,而这一爻也恰恰体现了天地为何“有时应你,有时不应你”的微妙天机。我们一步步来抽丝剥茧。卦...
万物始于混沌,初生时无知,正如《易经》第二卦“蒙”所象,“山下出泉”,为蒙之象。山为止、水为险,泉水自山下涌出,象征启蒙之始,未定之势。所谓“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讲的正是天地万物在初生、初动时的本然状态,而在这原始的混沌中,藏着最深的道义,也藏着圣人之功。如果理解成“蒙是万事万物初始的状态,所以是亨通的”,非常贴切。因为乾元之始,万物资生,蒙正是...
《蒙卦》的上九——整卦的终点,卦象走到极处的收束。我们先来看原文: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这一爻是《蒙》卦的最高位,六爻之终,位置在天之上,象征着整个“发蒙之路”的最后阶段。它讲的不是童蒙本身,而是面对“外来的、强势的、顽固的愚蒙”时,一个成熟的德者该如何应对的态度与力度。你说你不懂,我们就慢慢来拆。一、什么是“击蒙”?字面上...
六五曰:“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当整部《蒙卦》走到第六爻的第五位,整个“从愚到明”的路径已至高位。不同于初六的顽固不化,六三的妄动误位,六四的远实成困,六五似乎是一道温柔的光,从卦象深处投射下来,带来真正的吉兆。而它的吉,不在于“聪明”或“成熟”,而在于心之纯,性之顺,是一种接近本源、无染而活的状态。如果将你所说的“一个童子之蒙,内心没什...
《蒙》是一条从黑暗走向清明的路,却不是一条直线。在初六的愚顽、九二的正德、六三的妄动之间,还有一个特别的位置,六四。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若只看字面,这一句极其简略,但其中藏着的不是行动问题,而是一个心性结构的问题。“困蒙”,不是被人困住,而是被自己的位置、自己的状态、自己的心理结构困住。这一爻代表的是,那些已经从愚蒙中走出一些,看清一点...
《易经·蒙卦》讲的是启蒙,也讲“发心”。起初的心,在没有被照亮之前,是黑暗的;而黑暗不可怕,真正危险的,是那种刚刚看见一点光亮,就以为可以“行动”的时刻。这一刻,是六三。六三曰:“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这一爻的文字不多,却含义深沉。乍看是在讲娶妻取人、见贵附利,其实讲的是一个人如何在“自以为明”却“尚未立定”的蒙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