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你不能提供价值,再好的玩法都是无效的

那天傍晚,天阴得低,像一张压着呼吸的纸。一个叫陈浪的创业者坐在共享办公室角落,手边是两杯凉掉的咖啡。他的广告投放刚烧完最后一笔预算,后台数据一片冷清。那支号称能“撬动年轻人欲望”的短视频,只换回两百多个点赞。合作的品牌方没回消息,合伙人叹了口气,说一句,“是不是玩法不够新?”陈浪笑了笑,眼神里带着一点茫然:“也许吧,但我觉得不是。”他这一句“不是”,其实戳中...

真心对用户,做真正的价值交换,广告也可以被真心接受

风吹得有点冷,是清晨四点的高速服务区。灯管有些发白,一个卡车司机端着泡面蹲在路沿,他把手机横过来,看一个带货主播正在推一款保温杯。主播笑得很卖力,背景音乐很炸,话说得像子弹一样快。司机抿口汤,忽然把音量按到静音,盯着屏幕上的字样发呆:限时优惠,错过不再。没买。他嘟囔了一句,还是不放心,怕买回来一拧就漏水。旁边的咖啡机滴答作响,夜班店员说,放心不起来,是因为你...

底层原理:熟能生巧

夜深的时候,楼下的便利店还亮着灯。玻璃门上映着霓虹的反光,一个年轻人正趴在柜台前,手里拿着笔记本,反复抄着别人的句子。他抿着嘴,一行行写下那些看似有力量的短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答案,而在于提问”“你不是不行,只是还没开始认真”。写到一半,他叹了口气,在笔记本上加了一句:“为什么他们写得那么好?”这一刻,他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正是通往“原创”的必经之...

一切不被你利用的知识,都不属于你

深夜的地铁上,灯光微黄,车厢里只剩稀稀落落的几个人。林恕靠在座位上,手里攥着一本书——《复杂系统思维》。他已经翻了五天,却连第二章都没读透。手机震了一下,是朋友发来的信息:“你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吗?”他想了想,没回。那一刻,他忽然觉得,那句玩笑其实比任何质问都扎心。他读了太多东西。书架上是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电脑里是各类课程和笔记。他用尽一切方法去“变...

万事万物,皆可输入,皆可输出

清晨五点,天色还没亮透。窗外的风有点凉,街道上只有环卫车的声音。林落坐在书桌前,屏幕的光照在她的脸上。她已经连续五天每天早起写作,手边摊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碎片化的想法。那一页的标题是——“输入与输出”。她盯着这几个字,忽然有点困惑。她写了那么多东西,却越来越觉得,脑子像一座塞满书的仓库,乱,杂,却不通。她不是没努力输入。每天看书、听播客、刷知识号,...

灵感乍现的选题:暂时放弃,长期持有

午后的阳光斜照在书桌上,柚柚盯着屏幕上那行字,手指悬在键盘上迟迟没落下。那是一篇她觉得一定能火的选题——“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想社交”。光看题目,她就能想象评论区的热闹场面。但问题是,她自己根本不懂社交心理,也没读过一篇像样的研究。她犹豫了一下,又打开了另一个文档。那上面写着她更熟悉的话题:“和父母的沟通边界”。看了几秒,她叹了口气,关掉电脑。这种犹豫,她不...

先做出好选题来,然后要认认真真打磨内容

深夜两点,北京国贸的灯还亮着。写字楼的窗里,一盏孤灯闪着白光。刘桐盯着屏幕,眼睛酸涩,咖啡凉透。她刚写完一篇推文,题目是《普通人的野心》。十分钟后,她点开后台——阅读量,38。她靠在椅背上,笑了一下,那种笑有点空。她不是没努力。每天凌晨写稿、早晨赶地铁看数据,中午吃外卖改文案。她也不是没才华,文笔细腻,句子漂亮,连用词都有人夸。但她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推...

内容传播的社交原力有哪些?

夜色很深,长沙的街道却还亮着。烧烤摊旁的风扇转得吱吱响,一个年轻的短视频博主正在调亮手机屏幕。镜头对准他,光落在脸上。他的标题写着:“三分钟,让你彻底看清朋友圈的真相。”拍完,他放下手机,神情疲惫。过了十分钟,他的粉丝评论区已经刷出上百条。那一刻,他有点恍惚——不是因为爆了,而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表达,还是在取悦。这几年,人人都在谈“传播”。有人说内...

爆款选题的三大底层逻辑:好像很有道理

凌晨一点,上海地铁口外的便利店灯光仍亮着。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孩,靠在玻璃门边吃关东煮,手机屏幕的反光映在她的脸上。她一边吃,一边看后台数据——刚发的推文,阅读量停在142。她咬下一口丸子,眼神落空。朋友圈里同行的文章,已经冲上十万加。标题写着——《普通人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她喃喃了一句:“这不就是我昨天写的主题吗?”只是,她写的版本,没人看。她开始怀疑,难道...

写作中的先胜而后战

凌晨三点,杭州西湖边。风吹过断桥,湖面漾起一层薄雾。一个年轻人坐在长椅上,手机亮着,屏幕上是他刚发出的公众号推文——半小时,阅读量27。评论区空空如也,连他女朋友都没来点个“在看”。他叹了口气,手指在屏幕上滑了几下,又打开同行的号。那边新发的一篇文章,阅读量已经两万多。题目写着——《普通人如何三个月赚到第一个十万》。他盯着这几个字,突然笑了笑,笑里有点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