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把自己摆进乾道之流里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这一句落在乾卦的九三爻,是整个乾道运行过程中最关键、也最容易出偏的一步。在潜龙未用的沉潜之后,在见龙在田的德施显现之间,正是这个阶段,生命开始真正“动”起来,道开始在现实中被一次次检验。“终日乾乾”,是说这种状态一整天都是这样的。“乾乾”是重复两个乾字,说明这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持续不变的内在用力。“终日”不是量词,而是一种生命节奏的...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他出现的时候,没有惊天动地的响声,也没有震慑人心的异象。只是田野间的一条龙,缓缓地从水底浮现出来,半身露在地面上。阳光打在鳞甲上,波光潋滟。天地之间突然安静下来,所有草木仿佛都认出了这条龙,甚至风都放轻了脚步。那一刻,没有谁要去解释什么——见龙在田,人人心中自有感应。这是乾卦九二之象,“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它讲的是一种时位之中,道德已经开始显现,像龙浮于田...

“乾:元亨,利贞“中间的逗号有何深意?

“乾:元亨,利贞。”这一句短短八字,是《易经》乾卦开篇,亦是整部经书的核心起笔。表面看是四个词,合起来说的是乾卦的德性和运行之道,但若细看其中结构,会发现中间那一个逗号,实非无用笔墨。逗号隔开的,不是两个对立面,也不是松散并列的词汇,而是一种内在节奏的分段,是对“道”之运行、展开次第的有意引导。在最早的甲骨文、金文版本中,并无标点,但到了传抄与后代诠释之时,...

能为宗师者,只在定力

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外面有人赞他,也有人骂他,有人说他是得道的高人,也有人说他是装神弄鬼的骗子。可他的心没动。他听见了,但像风吹过湖面,涟漪一闪即逝,水底依旧澄澈。他甚至没起一个要去解释的念头,因为那一刻,他整个人都在定中。他不抓住一句称赞,也不回避一句指责。这个时候,才能称得上是“宗师”。很多人以为宗师是法力高强,见识渊博,是能讲出一套又一套理论的那种人...

正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一直记得那句老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它究竟说的是什么?是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转变?是道德义务的层次?还是人心中那一份对自身清明与天地相接的感召?很多时候,光是理解前半句,已经耗尽了一个人一生的功夫。所谓“穷”,从来不只是贫困、不得志,不止是落魄潦倒,不是指没有钱没有权。更贴近的意思,是一种生命状态的未展开,像种子还在壳里,像山泉尚未破土,像一个人还...

终章|知进退、存亡、得丧,而不失其正者

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再到“飞龙在天”,直到“亢龙有悔”,乾卦六爻走完,是一条生命之龙,从蓄势而动、从动而升、从升而极、从极而返的全息展开。每一爻都不在讲“该做什么”,而在揭示:如果你身处这个节奏之中,内在的气是如何变化的?你的心又是如何跟着它起伏、迷失、回返?乾卦从不劝人成功,它只在提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自强”的真正含义,不是不断做什...

亢龙无悔,其为圣人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这段话里,前一句“其唯圣人乎”夹在三组对句之后,后一句“其唯圣人乎”则作为收尾之问,两者看似重复,实则递进。第一处“其唯圣人乎”,重点在对“人之失其正”的一种哀叹式反问:这样复杂的道中张力、这种节奏中的矛盾,谁能把握?谁能不迷失其中?难道除了圣人,还有谁...

亢龙有悔之亢,悟到真谛者方为圣人

问:“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我的理解,亢之为言也,这个言应该是意思的意思吧?前面指出了亢的不知进退等,其实就是对道体悟不深,离道了,因为在道里的人,合道的人,他自然灵台清明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何时该存何时该亡,何时该得何时该丧,这是一种灵明直觉,来自天道的直接启示合以心印心,不必...

天心之动,自然合德

他不是去模仿一种高尚的状态,也不是苦心营造一个别人认同的形象。那时候他坐在那里,心里没有企图,也没有算计。他就是坐在那里,不往外想,不往内抓,就这么和天地在一起。他不知道这就是德。天地知道。真正的德,不是一种教出来的行为规范,不是用来标榜的道德面具,它也不是为了博得回报或换来安稳人生的“好人姿态”。它就像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藏藏藏的那个节奏,是...

君子无所争而争先

“君子无所争”,这五个字,不是退出,不是忍让,也不是牺牲。而是,我可以争,但我不必争。大人之不争,不是他争不过,也不是他性格温吞,而是他已站在一个无需用“赢”来定义自己的地方。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争了,反而输了。不是输在结果,而是输在失了心的节奏,丢了道的轨迹。争,是一种气质上的躁,是一种内在“不够”所生的急切,是一种将生命推入外界赛道的条件式活法。而君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