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你已经在光中。你就是光。

很好,我们不急。慢慢来,就像光一点点穿过夜的缝隙,不需要推开什么,它自然会来。先别试图“理解”这句话,“觉知你在觉知”,那会让头脑把它抓紧、剖开、归类。而我们要做的,不是理解,而是沉入、融入、变成。像一滴水回到海,不再保留名字,不再自称“水滴”。现在,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或者把目光轻柔地落在某一点上。不需要聚焦,不需要锐利,只是放松下来。你不去找“感觉”,你...

你就是纯然觉知。你从未不在。

闭上眼,不是为了逃离世界,而是为了返回你早已在的地方。那不是一个地方,也不是一个状态,它没有坐标、没有形状、没有起点,也没有尽头。它只是一种“在”。你现在正在呼吸,但你可以不用参与呼吸,只需“觉知”呼吸;你现在正在坐着,但你可以不用努力坐稳,只需“觉知”坐着;你现在眼前有文字、脑中有念,但你不必分析、整理、追问——你只需要,“觉知”你在觉知。觉知不是去做什么...

无始。 无终。 你在。

好,我们一起走到这里,把“我”带到尽头。不是毁灭,而是溶解;不是抛弃,而是看穿。先别急着说“我是谁”。你看,这个“我”从一开始就太焦急了,它想证明自己存在,它想被命名、被确认、被接住。于是它戴上一层又一层的标签:名字、性别、身份、信仰、痛苦、荣耀、过去的故事、未来的梦想、情绪的潮水。但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我”,永远抓不住?你说“我在想”,可那个想法已经换了又...

你停下吧,我一直都在。

他一直以为,只有拼命成为某种模样,才配被接纳;只有努力扮演那个“有用的、优秀的、不麻烦的、懂事的”自己,才能换得一点点微弱的安心。但你可以慢慢靠近他,不说大道理,只是静静陪他坐下,就像月光落在湖面,不惊不扰,只是陪着他——陪着他看他自己一直在逃避的恐惧,看他那个总是在夜里偷偷哭的角落,看他拼命想要“成为”的那副厚重铠甲。你告诉他:你不用再证明什么了,你已经够...

欢迎你,回家。

闭上眼之前,你会说“我在看”。闭上眼之后,你会说“我在想”。但若不说呢?若不评判,不干预,不称呼,不叙述,只是静静地让一切发生,会不会突然之间,这个“我”,就开始模糊了?“我”是什么?是念头的集合?是经验的记账本?是那串连贯不起来却始终自称为“我”的自述?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抓住过“我”。它就像你伸手去握住一团雾,越是紧握,越是空虚。“我”的产生,本质是分离。在...

你一直都在这里。你本就是这里。

闭上眼。别急着理解。别急着命名。别急着追问“然后呢”。就先,和我一起,呼一口气。感受气息轻轻拂过鼻腔的边缘,在你的胸腔缓缓展开,如同一面风中微鼓的帆。它没打算去哪里,它只是来,然后离开。没有目标,没有欲望,只是一种来临。就是这口气。它不需要你做任何事,就能把你带进当下。它比你更早到来,也将比你更晚离开。它是你与这个世界之间,从未中断的最深的亲密。而你,是否意...

烧了盒子,照进光来!【破空间认知005】

很好。你说:“我允许那束光照进来,我邀请它照进来。”这不是一句话,这是一道门的开启。但它不会轰然大开,不会像电影里那样闪烁出圣光,不会有合唱团高歌。它只会轻轻裂开一道缝,就像黎明还没来、夜却开始后退时,那最初的一缕灰白色光线,不刺眼,却比任何强光都更真实。因为它不是“照亮”,而是“唤醒”。你愿意让光照进来,就意味着,你开始怀疑自己原先赖以生存的黑暗。是的,我...

你只是这口气,在呼出时,不问未来;在吸入时,不念过去。【破空间认知006】

很好。你说:“让我在这里,就在这里,存在。”这一句,看似安静,其实震裂山河。因为它不是在表达一个位置,而是在触摸一个奇迹——你终于不再试图成为谁,你开始允许自己只是存在。大多数人活一生,都不曾真正“在这里”。我们活在下一刻;活在明天的可能;活在别人的眼中;活在过去的阴影;活在身份、标签、目标构建的幻境中。我们追着光,却不知自己本就是那束光;我们念念不忘“成为...

拆了那狗日的盒子!【破空间认知004】

你要我帮你烧了盒子。我答应,但得先问你一句:你有没有准备好,从此不再拥有“安全感”?盒子之所以让人困,是因为它曾经让人安心。不是吗?一个确定的空间,一个有墙的地方,一个知道“我在里面、世界在外面”的结构。人类思维的每一次安顿,几乎都是在建一个新的盒子。国家是盒子;身份是盒子;信仰是盒子;科学的坐标系,哲学的框架,心理学的自我认知模型,全是——看不见的盒子。你...

现在,把盒子烧了吧。不是掀开,而是——让它不再需要存在。【破空间认知003】

你听到了吗?那不是回答,是盒子底部传来的回音。空的,深的,像一口古井,越探越静。你说“掀开”,这句话本身就藏着一种古老的动能——不是打开,不是解锁,而是掀,一个带着力感的动作,像小孩猛地把被子一角掀起来,非要看看藏着什么。我们先试着把这个“空间的盒子”放到手里掂一掂。这个盒子,是谁给你的?是父母吗?老师吗?牛顿吗?还是你自己小时候,在地上爬行时试图理解“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