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北京的风灌进小区的缝隙,像一阵嘶哑的叹息。便利店的灯还亮着,一个穿工装外套的男人蹲在马路边,手里捏着签完合同的购房协议,纸张被汗水打湿,指纹印得模糊。他点了根烟,火光一闪,眼眶通红。朋友在电话那头问他:“哥,你不是挺高兴的吗?怎么哭了?”他说:“我不是难过,是心疼。”他心疼自己,也心疼那些像他一样,在北京买房的人。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这行干了八...
凌晨四点的地铁站,灯光亮得刺眼。一个女孩坐在候车椅上,手里攥着辞职信,盯着地面出神。手机屏幕一亮,是朋友发来的消息:“你接下来打算干嘛?”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打了两个字——不知道。然后删掉,关屏,沉默。她不是没有方向,她只是再也分不清该往哪儿走。迷茫的时候,人会下意识想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去喝一杯,跑十公里,看一本书,好让自己觉得——我还在往前走。可有时候,...
夜太深的时候,城市的灯光像疲惫的眼。出租车司机靠在方向盘上打了个盹,手机屏幕一亮,是女儿发来的语音:“爸,早点睡。”他愣了几秒,笑了笑,回了一个“好”。 可是没几分钟,他又发动车。因为明天的学费,还差三百。这一幕看似普通,却像极了无数成年人的生活底色——困,却不能睡;累,却不敢停。你问他们想要什么?答案往往简单得惊人:多点钱,好睡觉。有人笑说,这八个字其实就...
黎明未到的那一刻,城市像屏住呼吸一样静。出租车司机老林靠在座椅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导航语音还在说话,他却一句都没听进去。刚刚的乘客,一位穿着灰色风衣的女士,对他冷冷地说了一句:“你管太多了吧?”他愣了几秒,只觉得胸口像被什么撞了一下。那句“你管太多了”,让他整晚都没法平静。他不过是看她情绪低落,问了一句“姑娘,你还好吗?”生活有时候很奇怪,一句好意的话,...
凌晨三点,窗外没风,整座城市都陷进一种诡异的安静。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外卖推送:“新口味上线,深夜也要快乐。”我盯着那几个字,笑了一下。明明饱得要命,还是点开了。十分钟后,薯条到了,酥脆的第一口让我瞬间清醒,但第二口开始,味道就淡了。第三口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我已经越来越难被满足了。这几年,我发现身边的人都变了。吃的越来越贵,看电影越来越挑,换...
那天晚上,我在地铁末班车上听到一句对话。一个女孩靠在车门旁,手里还捏着员工证,对朋友说:“唉,我不想干了,我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朋友愣了几秒,问:“那你喜欢什么?” 她沉默了很久,只说:“反正不是现在这个。”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句话好像很多人都说过。可是,真有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更残酷的是,即便知道,喜欢的事真的能养活你吗?“工资不重要,喜欢最重要”,...
夜色还没完全散去,清晨的风有点凉。机场外,一个戴着黑色帽子的年轻人快步走着,背影挺直,脚步很稳。人群里没有人喊他的名字,他低头、安静、带着一种不属于二十岁的沉静。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易烊千玺这个名字,不只是一个明星的标签,更像一种力量——那种“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的笃定。2020年11月28日,他二十岁。微博上两个话题冲上热搜,阅读量二十亿。所有人都在说“他...
深夜的路灯有一种奇怪的温度。它既冷又暖,像人生的真相。一个人从二十岁走到四十岁,身边的风景一直在变,可脚下的方向,往往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牵着走——那种“我是不是还没活明白”的感觉。我前几天在书桌前,翻到荣格的一句话——“生命的前半段是为生存,后半段是为灵魂。”那一刻,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也许,人生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分阶段觉醒的。只是很多人,还停在原地,以为“...
夜已经深了,窗外的雨下得密密麻麻。一个年轻的设计师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的那行字:“稿子被否,重来一版。”她的手在键盘上悬着,迟迟不敢落下。那种熟悉的刺痛再次爬上心头——不是因为被否,而是因为她怕再错。怕错到彻底被否认。她曾经是部门里最敢尝试的人,如今,她连一个新想法都不敢提交。她说:“我害怕了。我现在写的每个字,都像踩在玻璃上。”这,就是害怕犯错的样子。外...
凌晨三点,北京的灯还没灭。地铁口的保安在打瞌睡,街边的灯箱广告还亮着,上面写着:“想成功?找导师。”屏幕的那一头,是无数正刷着短视频的年轻人,他们在听同一句话——“不会没关系,来问我。”问我。你会发现,这三个字,正在毁掉太多人的独立思考力。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在群里发了条消息:“有谁懂Excel?我这公式怎么写不出来?”半小时过去,没人回。她又发:“急!!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