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年轻人该如何打破自身局限?” | 强烈推荐9部高质量访谈

那天夜里,我重看《十三邀》。屏幕里的许知远问:“你不怕,自己会被时间淘汰吗?”对面嘉宾沉默了几秒,说:“怕啊。但我也怕自己,一直没变。”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身边无数年轻人:觉得自己努力,却总像困在透明的墙里。明明想往前走,却总被无形的力拉回原地。有人说,这叫“局限”。但我更愿意称它为——“被自己的世界观困住”。你看过的世界,决定了你能看到的自己。所以今天这篇,...

为什么总是你“把天聊死”?“说话方法论”

他那天坐在茶馆里,对面是相亲对象。两个人坐着,空气里飘着桂花乌龙的香味。她问:“你平时喜欢干嘛?”他顿了两秒,说:“工作吧。”那一刻,她的眼神闪了一下,然后低头喝茶。气氛一下凝固。茶很香,话却死了。后来他回家,对着镜子问自己:“为什么我总是把天聊死?”说话这件事,从来不是嗓门大小的事,也不是“有没有话题”的事。它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觉察力。会说话的人不是有趣...

从贵到便宜:注意力>时间>金钱

他那天坐在窗边,黄昏的光落在脸上,手机一亮一灭,像在闪烁着一种无形的焦虑。他打开一个又一个应用,刷完短视频,看消息,回工作群,最后盯着那串数字发呆。他不是没钱,也不是没事,只是突然觉得——自己的注意力,好像被一点点掏空了。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原来最贵的,从来不是时间,也不是金钱,而是注意力。很多人以为“贵”的东西是要花钱才能买的,但真正的“贵”,往往藏在那些你...

黑塞的悉达多到底为了表达什么

《悉达多》讲的,是一个人从“向外求”到“向内悟”的过程——从知识到体验,从模仿到自觉,从追求完美到接纳不完美。一、悉达多的路,不是“修佛”,而是“修我”悉达多的名字在梵语里,本意就是“找到意义的人”。黑塞借他讲的,是一个极度聪明的人,如何一步步被“聪明”拖入迷失。一开始的悉达多,像极了我们年轻时的样子——追求真理、渴望意义。他跟着婆罗门学经文,向沙门学苦行,...

主动进入一种枷锁,视为爱,才能通往更高级的自由

那年春天,我去青岛看海。风很冷,浪很硬,一个男人抱着女朋友吵架。女朋友哭着说:“我真的累了,我想自由。”男人低着头,没说话,风吹乱他的头发,他只是反问了一句:“那你要的自由,是离开我,还是离开自己?”那句话像一根针,扎在我心里。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很多人所谓的“追求自由”,其实是害怕负责。我们活在一个把“自由”说得很轻的时代。辞职是自由,单身是自由,不结婚不...

丈母娘问我妈退休金多少,我刚想说8000,老婆踢我一脚,说:婆婆退休金只有1000,我们每月还得接济她……

那顿饭,是在秋天的尾巴上。南方的天还热着,饭桌上摆着炖鸡、藕汤、糖醋排骨,空气里有油香,也有一丝不安。丈母娘夹了块肉,笑着问:“听说你妈退休了吧?一个月拿多少退休金呀?”话一出口,筷子声像被按了暂停键。我正要脱口而出“八千”,脚下一阵轻踢,来自老婆的鞋头。她面不改色,笑盈盈接了话:“也就一千出头,我们还得每个月贴她点,不然她老舍不得花。”丈母娘“哎哟”了一声...

普通家庭最大的通病:卷孩子

清晨的菜市场刚开门,风把葱叶吹得发亮。一个母亲左手拎菜,右手掏出手机,在摊位前一遍遍刷培训班的页面。她犹豫着点开支付,又退了出来。摊主看她笑,说这鱼今天很新鲜。她点点头,却像没听见。她心里只剩一个声音:这学期,要不要再给孩子加个奥赛营。午后的小区篮球场,男孩投了三球,进了两球。外公坐在树荫下,偷偷鼓掌。男孩跑过来说,教练说我如果把周末的画画课换成体能课,弹跳...

《毛选》:这就是一个人敢在你身上越界的原因

他那天下班走得很慢。路灯刚亮,天还没黑透,风吹在脸上有点凉。他看着对面办公楼的窗子,亮着的那几扇,是同事还在加班。他手机屏幕一闪,是那位“合作很久”的同事发来的信息:“帮我把明天的PPT也顺手做了吧,你做得比我好。”他犹豫了一下,打了好几行字,又删了。最后只回了一个字:“好。”第二天凌晨两点,他合上电脑,心里只剩一句话:“为什么别人总能那么理所当然地越界,而...

哪一个瞬间,让你突然感受到了贫富的差距?

夜雨未歇的凌晨三点,出租车穿过空荡的高架桥。霓虹灯在积水里晕开一圈又一圈的光,像有人在梦里轻轻搅动时间。后座上的男人靠着窗,手指微微颤抖。他刚结束一场十二小时的外卖骑手轮班,手机上跳出一条视频推送——一个同龄的创业者刚融资了两千万。那一刻,他笑了,笑得有点酸。 这不是嫉妒,而是一种无法名状的距离感。就像同样是凌晨三点,有的人在高架上拧油门,有的人在写商业计划...

12分钟带你看完那些知乎百万赞的道理

夜已经很深,屏幕的蓝光在脸上闪烁,像一盏深夜不肯休息的灯。知乎的首页还在刷新,问题和答案在指尖流动,像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河。有人在问:“怎样才能变得更强?”有人在答:“读书、锻炼、思考、赚钱。”每个字都像一块砖,堆在我们焦虑的内心之上,建起一座看似坚固、其实脆弱的塔。那天,我花了整整一下午,从“如何克服拖延症”翻到“如何理解自己”,从“二十岁最该做的事”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