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会迟到,它只是走得慢一点而已。这句话我以前不信。那时候日子过得像卡壳的齿轮,转一下吱一声,整个人都在漏油。努力没有声音,善良没有回应,甚至连发呆的时候,心里都在想:我是不是搞错方向了?是不是太笨,太慢,太无趣?是不是那些所谓的“坚持”只是死撑而已?我记得那会儿一个月工作加班二十多天,回到家里连灯都不想开,洗完澡坐在沙发上,头发湿着,窗外有点风。我就在那...
被辜负的那一刻,你其实已经是他这辈子最配不上的幸运。你真诚地靠近一个人,是因为内心有力量去相信连接,相信善意,相信那种不计回报的给出。可一个人如果在面对这种温暖时转身离开,甚至挥手伤害,那不是你的问题,那只是他没能力感知这份温度。他的感官粗糙,他的心很迟钝,他还没学会用眼睛看一个人的用心。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那样认真地对待。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人生某...
真正的开心,是清楚知道自己不是在逃避难过。人容易把“暂时没事”当成“我很开心”。但其实那只是不痛,不是真正的喜悦。有时候我们说“我最近挺好的”,其实是因为暂时没人惹我,没事逼我,没情绪推我。可只要一被什么小事点一下,整个人就崩了。那种“好”,像绷在一起的一张纸,薄、干、脆。我后来才慢慢发现,真正的“开心”跟轻松无关,跟顺利也没太大关系。它更像是某种底下的确认...
把所有信息都贴标签的人,其实已经放弃了理解世界的努力。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pua”“鸡汤”“凡尔赛”这些词成了万能的回应。每当一个人说点什么,只要感觉不舒服,不合胃口,不那么顺耳,就能随手扔一个标签过去,好像这样就把问题解释清楚了。可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反应其实特别像一种情绪性的防御机制?就像一个不愿走近水边的人,总是先骂河水太脏。一个人要是不愿意花力气理...
爱不是用来吃苦的,爱是让人变得柔软和安稳的。一个朋友最近陷在感情里,她眼圈红红的,一句话反复说:“我是真的爱他,所以再难我也愿意。”她说这话时语气坚定,眼神却发虚。我看着她一边说“愿意”,一边低头拧着衣角,手指关节发白。我知道她不是不痛,只是把这份痛包装成“深情”,才能让自己继续待在这段关系里。我说,爱确实可以迎万难,这我承认。但爱也可以不用那么难。不是非得...
千万不要对蠢人谦虚,他们会把你的低调当作认同他们的无知。这句话,我原本以为只是讽刺语气下的情绪发泄。后来我自己遇多了,才明白这其实是一个极其务实的生存建议。有些人,你一旦自降身段,他们就会自动把你拉进他们的世界,然后用他们那一整套混沌的标准来评估你、指导你、再教你如何做人。那是一种非常难以抵御的荒谬感。你很清楚眼前这个人对事情根本没有理解,可他们语气坚定、逻...
真正的开心,是在你不再过度关心任何事之后才会出现的状态。这话乍一听像绕口令,但越想越对。人会不开心,常常不是因为生活有多苦,而是因为太想控制。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控制事情发展的方向,甚至控制时间的流速。越想控制,心就越紧,越紧就越累。你越是在意结果,它越是走偏,像是你越想抓住水,水就从指缝里流得越快。我有段时间特别明显。那时整个人都陷在对未来的焦虑里,每天...
每一天都不会重来,活着就必须认真。人其实都知道时间是往前走的。可我们总是假装有余地。拖延一点没关系,浪费一点也没关系,敷衍自己、忍受别人、冷处理情绪,这些都变成一种默认的生活方式。直到有一天,真的失去了什么,才会发现“其实早就来不及了”。我以前老说“我明天开始早点睡”,结果每次都不痛不痒地熬过凌晨三点,然后第二天像丢了魂一样撑着去工作。明知道困,可不肯放下手...
保持极高阅读量,是对抗庸常生活最本质的反抗方式。我一直记得马斯克在清华回答那个问题时的神情,不快也不炫耀,就像是理所当然地说:“大量阅读,自学极快。”他说这话的方式让我明白,这不是某种装饰用的标语,而是一种人类之间已经悄悄分层的标记——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出来,但一旦意识到这条界线,就很难再装作不知道了。小时候我也觉得,读书就像在积攒一些没用的东西,那时候眼前的...
真正高层次的人,从不把眼前当作全部。有时候我在街上看人来人往,想象每个人脑子里正在转的事,大多都和眼前这几分钟脱不开关系。是要不要进这家奶茶店,是银行卡余额是不是还能撑到发工资,是刚才谁说了一句让人不舒服的话。很少有人会停下来问自己,十年之后,我会感谢今天的自己吗?这个问题不是高难度的哲理题,而是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小决定的隐形尺度。比如甜品柜前那一块蛋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