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所谓的执着是将摄取后分辨出的东西执着为”我“”人“

把看到的东西硬说成“我”的,是执着的开始。我们每天的眼耳鼻舌身意,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外境的信息。见到一张脸,听到一句话,闻到一阵香,尝到一点苦,触到一丝冷,心里便立刻生起分辨:这是好、那是坏,这是喜欢、那是讨厌。分辨本身并没有问题,这是知见的作用,是生存所需。但问题在于,分辨之后,我们常常会在心里加一个“我”的标记——他骂了我,他伤了我,他赞美了我,他亏欠了我...

其实西方走的其小无内的路子探索本源,东方则是其大无外的路子

要看清生活,就学会里外一起看,门自然开。我常在清晨的静处,听见世界的两种脚步声,一种往里走,一种往外走。往里走的脚步,细细密密,像用放大镜看尘埃,问粒子、问分子、问自我最细的一线念头,这路子专注、精致、讲究把大的事情拆成小的事情,追问本源里还藏着什么;往外走的脚步,阔阔朗朗,像站在高地看河流,观天地、观众生、观一切关系的回环,这路子开阔、周全、讲究把小的事情...

西方为何走向自上而下的思维之路,而东方却正好相反?

同求真理,西方先定规则,东方先看水势。我常在日常里观察人心与万物的走向。早晨泡一杯茶,水开不过沸,茶叶舒展自有秩序;夜里临窗而坐,看楼下车流,红绿灯像节拍器一样管束着速度。这两种画面像两条道路,一条自上而下,先立法度再行事,一条自下而上,先观形势再顺应。你问西方为何多走自上而下的思维路,而东方却恰好相反?我想说,这不是谁聪明、谁迟钝的问题,而是对秩序来源各自...

任何的宗教都是指月之指,而非月亮本身

别把手指当月亮看,心到哪儿月就在哪儿。世间的教法多如夜空繁星,名字各异,仪轨各异,说法各异,却都在做同一件温柔而坚定的事——抬起一根指头,叫我们看向黑暗里的一轮月。指头是必要的,因为幼童看月,须得有人指;指头也易误,因为心一急,便把指头当成月亮,握得紧紧,咬得死死。你说“任何的宗教都是指月之指,而非月亮本身”,我深觉这一句话,正点在人心的要害。它回答的不是谁...

基督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华文化之优劣

生命的意义,常常藏在不同文化里说的那几句话。当我们去看基督天主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时,会发现三者虽生长在不同土地,却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而活,人怎样才能活得安稳、活得有光。基督天主文化的精华是“爱”,爱上帝,也爱众人,用爱来化解仇恨与隔阂;伊斯兰文化的核心是“顺”,顺服真主的安排,在信仰的指引下自律、自持、守戒,从而找到灵魂的宁静;而中华文化的...

女到中年,任何人与事,都不该换你一身病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是保住身体与心,不要再用命去换不值得的人和事。一个人走到中年,才慢慢懂得:身上的伤,不全是岁月留下的,有的来自人情的消耗,有的来自家庭的压抑,有的来自婚姻的冷落。年轻时以为忍一忍就会过去,撑一撑就能得到理解,可到头来,换来的却是一身病。那一刻你才明白,很多关系、很多期待,并不值得你牺牲自己。中年是一个奇特的阶段。你不再年轻,却也未老;你有能...

人活多久,看吃饭就知道,寿命长的人吃饭大多有这三个特征

人吃饭的方式,藏着他一生的福气。吃饭是最寻常的事,却也是最不寻常的道。有人活得匆匆忙忙,饭菜只是填饱肚子的工具;有人活得悠然自在,餐桌便是修行的道场。到底什么样的饮食,才能与长寿相契,与健康相和?其实答案很朴素:不贪吃,吃清淡,顺时节。文章借着这些简单的道理,映照出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里体会生命的节律,如何在一日三餐中安顿身心。这不仅是饮食的术,更是生活的道。...

性格太老实的人,建议你疯狂做这3件事

人可以老实,但不能老实到让人欺负。老实是一种安稳的气质,像水一样,清澈而安静;老实也是一种温厚的力量,像土一样,承载而包容。然而,在人情世事里,如果只是一味老实,却忘了守护自己,忘了在必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那份老实便会从优点变成了软肋。很多人以为“老实”就是随和、就是退让、就是不与人争,但其实,真正的老实应该是“不害人也不被害”,是“真诚待人也能守护自己”。今...

破10亿!《浪浪山小妖怪》:当你不喜欢一个地方,又离不开的时候,不要麻木,不要抱怨,去做这3件事

当你不喜欢一个地方,却一时又离不开,这就是修行。有的人会选择麻木,把心一点点封闭;有的人会选择抱怨,把苦一点点放大;但这篇文章提醒我们:不麻木,不抱怨,而是勇敢出发,带着恐惧前行,并且坚守本心。看似讲一部电影,其实说的是每个人真实的生命处境。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被困的“小妖怪”。最初听到这个说法时,会觉得轻巧,好像只是个比喻。但仔细一想,便会发现它的深刻。...

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身边过得好的夫妻,往往有个共性,两口子都没什么社交,女人不爱逛街,没有太多闺蜜;男人很顾家,没有酒肉朋友

婚姻想要走得长久,不靠热闹攀比,而靠两个人守住一个安稳的小世界。许多人在年轻时,总觉得日子要有灯红酒绿,要有朋友圈里的精致照片,要有不断扩大的交际,才算不虚此生。但时间越久,越会发现,那些真正过得稳稳当当、让人羡慕的夫妻,往往都有一个共性:他们把心思收回到家庭中,少一些无谓的社交,少一些无效的攀比,更多是在平凡中默契,在安静里相守。外面世界再喧嚣,他们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