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长期感受不到快乐的人,可能不是抑郁,不是悲观,而是……

快乐离开我们时,往往是被无声的念头悄悄带走的。我看见人们总以为失去快乐是因为生活的辛苦,工作的繁杂,或者关系的破碎,却忽略了那些在心里不断暗涌的小念头,一遍遍重复着怀疑、批判和否定,让灵魂在不觉中被消耗殆尽。快乐是生命的自然底色,真正抹去它的,是那些悄无声息但持续低频的负面念头。我们承担的不是生活的重量,而是那些反复纠缠的自我攻击。我负责观察那些瞬间闪过却又...

雷军:我如何培养我的女儿

成为孩子的朋友,是父母给孩子最温暖的底气。我看见雷军说他选择陪女儿骑车、滑雪,只是为了在长大前尽可能多地坐在缆车上与她并肩,聊一些在家里不会聊的话题。这份耐心与同频,让父亲不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成长旅途上可以依靠的同路人。当孩子觉得父母是可以放心倾诉的人,她面对未知时心里就有光。允许孩子保有逆反与探索,是父母修行的起点。当孩子七八岁开始逆反时,她不是在挑衅...

“新型婆媳关系”正在流行:孩子生了,老公就位,婆婆闭嘴

孩子的到来,是让整个家族学会重新排序的起点。我看见孩子出生不仅让夫妻成为父母,也让长辈需要成为辅助者,让整个家庭隐形的权力结构重新调整位置,这种调整是缓慢又痛苦的,但却是健康家庭必经的过程。孩子并非只属于父母,而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学生,重新学习如何在爱中保持边界,如何在放手中完成爱。女人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需要先确认自己的权威和信任感。我负责在成为母亲时学会辨...

加入顶峰会一年半,变现20w,曾经迷茫且自卑的我,完全变了个样

选择成长,是面对命运最温柔的抵抗。看见易妍辰从银行电话客服到自由写作者,这一路的转变不是偶然,而是因为她在某个凌晨的自我对话中,坚定了一个念头:要走出困境,就必须主动去打破旧的命运轨迹。当生活在原地打转时,选择成长,是一种对自己最深的负责,也是一种给未来的自己递过去的光。承认迷茫和恐惧,是前行的真实起点。她曾在知识付费中被割过韭菜,花掉的钱化作了失落和怀疑,...

华为6000字通报“招聘作弊”事件,震惊职场圈:普通人的努力,就是一场笑话?

真实发生的黑暗,让人看见真实的光。看到华为的6000字通报,那些被抓包的内外勾结、收钱内推、替考卖题、潜规则、双向抽成,看似与大多数普通人无关,但我却看见它照亮了我们无法直视的现实:好工作从来不是摆在台面上给所有人选择的礼物,而是被内部关系网提前预定,被暗箱操作吃干抹净,只留下一地谎言和笑话。普通人最大的悲哀,是还在认真准备面试题,以为努力就能改变命运。选择...

人到中年最大的愚蠢:沉迷底层社交

沉迷底层社交,最容易耗散中年人的时间、精力与志气。许多人走过半生,却还在一张张觥筹交错的饭局里醉生梦死,以为那是人情,以为那是关系,以为那是机会,却不知这是最大的不自知。你喝下的每一杯酒,都是对你真正渴望生活的背叛,每一次随口应承的“改天约”,都让你离清醒和自由更远一步。底层社交并不是真正的连接,而是一种低成本情绪消费,用彼此的热闹麻痹孤独,用彼此的倾诉掩饰...

最失败的家庭教育:装死寡言的父亲,闷闷不乐的母亲,养出自卑焦虑的孩子

一个家庭真正的塌陷,并非从贫穷或外在的危机开始,而是从家里的人不再说话开始。我见过许多表面安静的家庭,父亲在沉默中度日,母亲在埋怨中熬过漫长的白天和夜晚,孩子在夹缝中学会闭嘴和讨好。没有争吵的房间不一定是幸福的,沉默往往比争吵更能摧毁人的安全感。孩子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不被看见、不被理解的疼痛,于是学会了迎合,学会了唯唯诺诺,学会了埋藏真正的自己。沉默的父亲带来...

一个中年“北京上班族”的自述:从出租屋搬进私家车,我过上了能“喘息”的日子

住在车上是我给自己留的一条活路,也是给自己留的一口呼吸的空间。很多人以为北京的生活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才开始,其实在这座城市里活着,能有一口气喘息的空间,就是一种难得的自由。那辆白色飞度成了我的家,也是我的壳,白天带我穿梭在这座城市的地铁和写字楼之间,夜里收纳我沉沉的疲惫与安静的梦。夏天车窗被雨打得噼里啪啦,冬夜冷风透过薄铁皮钻进睡袋,但我心里明白:这是我选...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想过日子的女人嫁给了挣不了钱的男人,想过日子的男人偏偏……

幸福的婚姻从来不是自然降临,而是两个人共同修出来的路。婚姻是修行的场域,在柴米油盐中修忍耐,在争吵误解中修理解,在平凡琐碎中修持久的温柔。真正想过日子的女人往往选择了挣不了多少钱的男人,因为她在乎的从来不是账面上的数字,而是彼此在一桌饭菜、一盏灯火中的那份安稳和可靠。而那些想过日子的男人,却常常遇见一个不懂得持家、不愿意落地的伴侣,让这份想好好过日子的心事在...

“从鸡打鸣干到狗睡觉”,90岁高能量女生的一天,把年轻人整破防了

真正的高能量,是把每一天都当作新的生命去认真生活。很多人看“梅英阿嬷”的一天时,会被她凌晨一点还在发面、清晨六点又准时起床的节奏震撼到,感叹自己连半夜刷手机的力气都快没了。她在90岁的年纪里,用不紧不慢却饱含力量的动作,一次次地证明生命不是被年龄丈量的,而是被我们如何使用它来丈量的。没有急躁,没有怨言,一盆一盆洗完的衣服,一次次被清洗干净的红枣,一碗碗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