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善良的人,到最后越无情。人心啊,是温热的,也是不堪磨的。你对它太好,它不一定感谢你,反倒可能怀疑你是不是图谋不轨。你一次两次三次伸出手,它未必把你当朋友,反而更容易当成工具。久了,那个原本柔软的人,也会冷下来,也会学着说“不”。我第一次意识到“善良”可能是种负担,是在家里的一场“亲戚饭局”上。那年我爸做了件小生意,赚了一笔钱,也就小几十万,放在今天不算什...
保持自律的秘诀,是先戒掉那些悄悄消耗你的坏习惯人这一辈子,说到底,是和自己习惯的一场缠斗。你若赢了,命运听你号令;你若输了,哪怕天天立flag,也只能在拖延、焦虑、放弃中日复一日,看着时间像漏斗一样哗啦啦地流光,却连捧一把都做不到。真正能把自己活明白的人,从来不是靠天赋,不是靠机会,更不是靠运气。他们只做一件事:自律。而要做到自律,说穿了,就是先把那些你以为...
款30万,能过什么生活?有人说,30万在一线城市,只是一场感冒的医药费;在二线,是一个车位;在三线,是一套小房子的首付。也有人说,30万,是成年后第一次真正握在自己手里的“安全感”。但我觉得,30万存款,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你对生活的期待,也照出你对生活的无力。有一次,我问一个朋友:“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最踏实?”她想了想,说:“银行卡里有3...
面对不确定的2024:沉浸式做自己,不要东张西望这个世界有时候挺吓人的,尤其是2024年。打开手机,全是“危机感”:楼市在塌、外贸在缩、就业在卷、AI在抢饭碗。你刚开始学编程,GPT已经开始写代码了;你刚考完证,市场已经饱和三轮了;你刚决定跳槽,新的东家也开始裁员了。有天凌晨我刷手机,看到一句话:“你要知道,很多人表面看着稳,其实都在水下拼命踩水。”我一瞬间...
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许是一个平常的早晨,厨房里锅碗瓢盆响着,你看着对面的人,他还是熟悉的模样——同样的T恤、同样的眉眼、同样的沉默。但你却心里一惊,原来这份熟悉里,藏着一种“说不清哪里不对”的陌生。这不是开始讨厌,而是开始无力。就像傅首尔和老刘。他们的婚姻,并不是哪个突然“不爱了”,也不是谁做了错事,而是一个很真实、很沉默的词慢慢长大...
《繁花》和《山海情》,是同一个时代的两张脸:我终于看懂了贫富差距背后的真相。小时候听大人讲过一句话,说是“同一个天底下,有人喝粥,有人喝酒”。那时候不懂,觉得酒粥不过是味道不同,填饱肚子而已。可后来我长大了,见识多了,才明白,酒和粥之间隔着的,不只是味道,而是一整个世界的距离。《繁花》热播的时候,我正好在重温《山海情》。一个画面是阿宝在黄河路上左手香烟右手合...
鸡娃到最后,真不如鸡自己那天夜里,我坐在小区楼下,看着昏黄路灯下几个小孩追打嬉笑,远远的,听到一个妈妈吼了一句:“跑什么跑!英语背完了没有?!”小孩顿时不动了,扭头、皱眉、撇嘴,气得直跺脚。我突然就想起一句话——“鸡娃到最后,真不如鸡自己。”这话,是我高中一位老同学说的。她这两年跑去香港读了个研究生,一年制,所谓的“水硕”。我问她图啥,她回我:“鸡娃鸡到快精...
做正确的事情,会少折腾很多。这是段永平说的。也是我这几年,走了不少弯路之后,才慢慢悟出来的一句人话。不是那种挂在嘴边的“正能量”,不是写在横幅上的标语,也不是职场里老板对员工的洗脑话术,而是真真实实的经验——带血的、带泪的、带着生活里一地鸡毛的那种。你可能不信,或者听着觉得“太普通”,但有些普通话,要真等你撞得头破血流之后,你才肯低头叫一句“对”。就像小时候...
最严峻的时刻即将到来,未来2-3年,请随时做好准备。这句话,我是在凌晨两点听到的。不是谁对我说的,而是我在刷手机时看到的一个标题,像一记闷雷,砸在心口上。屋子里没开灯,手机的亮光照着我疲惫的脸,我盯着这句话,盯了很久。窗外是城市夜晚的背景音:远处偶尔一声汽笛,楼下烧烤摊最后一桌的笑声,还有空调外机有气无力地轰鸣。我坐在床边,手指滑过一篇又一篇推文,脑子里却什...
如果你问我,手握800万,能不能躺平?我的第一反应是:你以为你握住了一个保险箱,结果握的是一个沙漏,慢慢漏干你自己还不知道。但要真说“卷”还是“躺”,我不会急着告诉你答案。因为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关于钱的,而是关于人,是你“想要怎么活”,不是“怎么把钱花掉”。我有个朋友,叫阿明,前两年拆迁赔了一笔钱,准确说是870万。原本是他爷爷留下的老房子,一拆三套,一笔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