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优越,永远不会靠揭穿别人来证明。有时候明明看穿了一件事,却强忍着没说出口,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克制。能忍住揭穿,就说明心里还有温度。拆穿别人的时候,哪怕表面只是“说出实话”,其实动作本身就已经带了攻击性。因为你知道一件事的代价,你也清楚一旦说出来,对方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而你之所以还能收住自己,不是怕冲突,而是不想在语言上占人便宜。有些人很喜欢当众指出别...
真正的喜悦,不来自拥有,而来自不强求。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焦虑、活得不平,就是因为期待太多了,对人、对事、对世界,对自己也一样。明明只是擦肩而过,却希望对方能看见自己的好;明明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却希望别人能及时回应、准确理解、真心感激;明明只是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一个瞬间,却非要它闪闪发光、意义非凡。结果当然是失望,疲惫,还带着一点点委屈和不甘。一个人一旦...
不回复就是答复,重复发送只会让彼此更尴尬。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在成年之后就变得格外微妙。不是谁主动谁就输,也不是谁慢回谁就高冷,而是你很清楚,对方收到你的消息之后,内心是经过了一点权衡的。这个权衡背后,往往藏着的是一种懒得拒绝但也不想答应的暧昧。你发出了话,对方不接,不是不在线,也不是没看到,只是他不打算回应你说的事,这时候再补一句“刚刚那条你看到了吗?”就像...
判断一句话是否值得相信,首先要知道它是从谁嘴里说出来的。有时候读书,不是为了点头,而是为了起疑。那些说得顺耳的话,往往才最危险,尤其是那些流传广、说得巧、听起来像真理一样的句子。如果不留神,很容易就信了,以为只要把这句话当成标准,事情就能看得清楚了。但其实,越是这种话,越要放慢一点,再多想一层: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当时的处境是什么?他说这话的时候,是站在哪个...
任何难题的破解,都必须从立刻迈出的那一步开始。很多时候,看着事情乱成一团,就会不自觉地往后退。心里会有一种声音说:等一下,等我准备好了,等我心情好一点,等我有空了,再处理。可这种“等”,其实是假的,它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拖延。因为没有人能在准备充分的状态下面对真正棘手的事,真的没有。你只能在不确定里动手,然后一边前进,一边修正。那种“等我想清楚”的状态,很容易...
真正值得投入的,是那些与你内心幸福感高度相关的事,不是所有竞争都值得回应。一段时间曾陷在各种比拼里,哪怕没有人主动拉你进来,你也会忍不住往里靠。打开手机,刷几分钟社交软件,就能看到各种版本的“别人家的生活”。有人升职了,有人年入百万,有人环游世界,有人学了新技能,还能顺带发几张图配上英文配文。看着看着,自己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到底羡慕什么,就是...
所有真正解决的问题,最终都不是靠“做点什么”,而是靠“等一等”。很多时候,人陷入痛苦,不是因为问题本身,而是因为太着急把问题解决掉。只要心里觉得“这样不行”“一定要快点好起来”“我要立刻想明白”,焦虑就像潮水一样涌过来。你越想推它走,它反而贴得越紧。就像你一边试图让水面平静,一边又不停地在水里搅动,它就不可能真的安静下来。你以为你在处理,其实你只是在加剧。最...
真正阻碍改变的,从来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惯性太深。有一阵我特别容易着急。总觉得别人怎么总是听不进去我说的话。我已经说得那么清楚了,逻辑也顺,例子也贴切,甚至都帮对方推演好了好几种可能的路径,但对方就是卡在那里,迟疑、反驳、担忧、拖延,最后又绕回原点,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我起初以为这是沟通技巧的问题,也检讨过是不是我说得太快太满,但后来才慢慢意识到,那种抗拒其实...
真正能打下江山的人,不靠朋友,而靠传承和教化。一直以来,太多人把“关系”当作最核心的筹码。总想着多认识几个有用的人,多积累几层人脉,多留几条退路。他们说这是现实,是智慧,是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巧。你要是不这么做,就会被认为太书生气,太单纯,太不懂人情世故。但现实真的是这样运作的吗?或者说,这样运作的人,能走多远?用友,只能赢得一时的配合;用师,才能构建一种可...
答案往往藏在方向感最错乱的地方,而不是你本能以为对的那条路上。人是有惯性的,这种惯性有时候比逻辑还强,它不是建立在思考之上,而是经验累积出的直觉。问题在于,这个“直觉”并不总是靠谱,尤其是在局面复杂、情绪浓烈、或者太在乎输赢的时候。每当那种“这一定就是对的”“我不需要想太多”的感觉冒出来,反而更要停下来问一句:那如果方向完全错了呢?很多时候,那个最想马上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