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如何识别欲望:总是以冲动开始,以厌倦收场。‍

欲望的特征,就是它总是从一种控制不住的冲动开始,最后却落入彻底的厌倦里。那种感觉其实很熟悉。像是夜里突然很想吃甜食,于是打开外卖,看着琳琅满目的菜单,嘴巴已经提前感受到了糖的粘腻和快感,点下去的那一刻还带着点雀跃。但吃到一半,肚子开始发胀,喉咙有点堵,心里冒出一点点烦躁,又像是在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没忍住,可嘴上又舍不得停。最后空盒子扔进垃圾桶时,连那点甜味也...

如果一件事既让你害怕又让你兴奋,也许你应该去做这件事

兴奋和害怕同时出现的事情,往往正是成长的入口。人对真正重要的机会,总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不是因为不想变好,而是身体和意识都太熟悉现在的节奏了,一旦要打破旧有的生活轨道,就会启动一种防御机制,让你怀疑、让你退缩、让你找借口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可一旦仔细去看,这些所谓的“现在不合适”,其实都是因为那一步太关键、太真实、太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了,所以你下意识地...

别忘了,自己也可以主动出击,努力争取,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不主动争取,就只能困在别人为你写好的剧本里反复演。太多人一睁开眼,就已经被安排好了一切。读书、工作、买房、成家,再到老去。每一步都像按着时间表在走,只是这张时间表不是自己写的,是父母期待、社会规训、群体共识共同绘制出来的蓝图。乍一看有序、稳妥,走进去才发现每一步都夹杂着“不太确定自己到底愿不愿意”。每天在通勤路上看着人潮,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城市像一台开足马力的...

把事看太大,往往都是因为,把自己看太小了。

人生的容错率,其实远比自己以为的大得多。很多时候,会觉得某件事天大地大,搞砸了就完了,好像一脚踩空就再也翻不了身。但其实不过是当时的视角太低,把那一瞬当成了全部。心里的镜头拉得太近,细节被放大了,情绪就跟着胀了起来。退后两步再看,其实那都只是水面上的一点涟漪。人真正被困住的,不是那件事本身,而是当时看它的方式。太多时候,把事看得太重,是因为太轻视了自己。总觉...

很多人都忘了每天最重要的功课:鼓励自己。

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亲口对自己说一句:你已经很努力了。很多时候人其实并没有真的崩溃,只是太久没有听见一句温柔的鼓励了。不是别人的,而是来自自己的那种,不夹带要求、不预设标准的认可。就像早上醒来时,有一束光落在枕头边,你不需要它发热,也不需要它照亮,只要它存在,就觉得没那么冷了。人总在要求自己“再好一点”“再快一点”,但却很少认真承认“已经走得不容易了”。像是...

在别人多躺平一次的时候,你多努力一次,你就已经赢了

只要不躺,成功的门槛其实已经低了。并不是时代变简单了,也不是天赋门槛被削弱了,而是太多人提前放弃了比赛。就像操场上有十条跑道,但现在只剩下两三个人还在跑。不是你跑得特别快,而是他们太早坐在了地上,有的开始玩手机,有的干脆直接走出赛道,还拍张照发朋友圈,说“人生不止奔跑”。这几年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不努力已经变成一种集体叙事了。甚至有些人把“及时行乐”包装成觉醒...

如果你希望所有人都理解你,你将一事无成。

渴望被所有人理解,是最彻底的自我消耗。真正想做成一件事,就必须接受孤独先于掌声,误解多于认同。一个人越是走在自己的路上,就越不能指望周围所有人的眼神都柔和,语言都体贴,理解都精准。有时候你只是说出了一句再自然不过的想法,对方却像听到了挑衅,不等你解释就开始防御。这时候才会明白,世界上有一种更深的沉默,不是没人听见,而是没人愿意真正听你。很多人并不是不能理解,...

底层思维,打,是为了泄愤;中层思维,打,是为了吞并;高层思维,打,是为了统合。站的高度不一样,同样的动作,达到的效果可能都相去甚远。

一个动作的意义,从来不在动作本身,而在它背后的认知层级。有些人出手,是因为心里堵得慌。他不能咽下那口气,就必须发泄出去,不管对象是谁,不管有没有后果。他不打,是因为没人惹他;他一旦打了,往往只是为了图一时的情绪平衡。这种“打”,没有策略,没有后手,也没有真正的目标。就像一拳打进棉花里,痛快了一秒钟,接下来就是更深的空虚。底层的愤怒,其实来自无力。真正强大的人...

什么是知识?

真正的知识从来不止是知道,更必须经得起识得。脑子里塞满定义、框架、关键词,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如果只是知道一个概念的解释,会说,会背,能讲一套漂亮的道理,写一段完整的论文,可是一旦碰到现实的问题,完全无法应对,那不叫知识,只能叫信息的搬运。纸上的东西永远不疼,它也不会阻力重重,它不会在你深夜情绪崩溃的时候出现半点作用,也不会在一次错误决策之后承担任何后果。它只...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出身,不是学历,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运用方式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思维方式的使用深度。总有人疑惑,为什么那个人看起来平平无奇,却一路走得顺风顺水;而另一些人明明聪明绝顶、见多识广,却始终困在原地,连喘口气的空间都觉得奢侈。我越来越能理解,这其中的分野,不在学历、不在机遇,更不在才华的厚薄,而在于,一个人是否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思维为自己服务。我遇到过太多很会读书的人,字典里的每一个成语都能准确解释,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