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心锁,脚步再远也难走出牢笼。我曾在市集的喧闹声里,看见一个卖糖葫芦的老人,他面容安静,动作缓慢。人群涌动,却像与他无关。我问他为什么不去闹市中心卖,那里人更多,生意更好。他笑笑说,“我怕走得太远,看不见家门口的树。”这句话轻飘飘,却像一粒石子落进我心里。那一刻,我想起了许多人,明明外面的世界很大,却总停在熟悉的角落,害怕跨过那一步。看似安稳,其实是被一堵...
先动手再动脑,路就出来了。我常在晨光微亮时步行,街口的早点摊会先把炉火点着,再去摆桌凳。火苗一跳,热气一腾,客人就来了。行动思维,说穿了也像点火:先把火点着,再慢慢加柴。许多人问,什么叫行动思维?我愿用最朴素的话回答:先做,再学;先试,再调;先迈出第一步,再决定第二步。孩子学走路,是先站、先跌,再稳;不是先把“走路原理”背熟才下地。我们成年后,却常把自己关进...
学生思维,就是等着别人告诉你答案。在校园里,学生的任务很明确:听讲、记笔记、做作业、考试。老师会提前告诉你考试范围,书本会提供标准答案,努力学习、按要求完成,就能得到分数和肯定。这种模式在求学阶段是有效的,因为规则清晰、路径固定,像一条铺好的轨道,你只需要按照指示前行。但一旦离开学校,走进社会,很多人依旧习惯这种方式——遇到问题先翻资料、等指令、找“正确答案...
人走错路,不停下就难回头。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心态:自己明明知道当下做的事、走的路,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希望,却仍抱着一丝侥幸,想着“再坚持一下,也许会好起来”。这份执拗,有时披着“坚持就是胜利”的外衣,有时借口说“骑驴找马更稳妥”,可骨子里,却是害怕停下后的空白、害怕面对新的不确定。于是我们一边消耗自己,一边又期待转机。可转机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你先松开手中已...
世上最怕心乱,心乱就什么都乱了。在山中修行多年,我见过两种人:一种人遇事就慌,慌了便到处乱抓,今天听这个人的建议,明天改成那个人的主意,像水上的浮萍;另一种人,脚下像扎了根,风再大,雨再急,他都按自己的节奏走,不急不躁,不轻易改道。久而久之,那第一种人身边的麻烦越来越多,第二种人反而轻松从容。师父常说,这是因为后者有“框架感”。那时我不懂,只觉得这是个稀奇的...
人活着总会遇到事,可有的事越使劲越乱。早年我在山中修行,挑水、砍柴、扫地,这些都是“难”活儿。挑水路陡,肩膀酸,练上一个月,腿有力了,肩也硬了,就不再觉得难。可有些事却不一样,比如师父让我帮他整理一箱旧经卷。那是多年的旧纸,卷成一团,彼此粘连,像一锅煮烂的面,怎么扯怎么断。我起初用力去拉,结果纸边撕了;用刀去切,又怕误伤字句。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是力气活,...
有些人做事让人安心,有些人却让人担心。在人间行走这么多年,我慢慢发现,“靠谱”二字,不只是职场的标签,也是一种修行的功课。它藏在你对一件事的起心动念里,藏在你面对变化时的心气神中,也藏在你愿不愿意回头照见自己的脚印。世间大多数关系的建立与破裂,其实都绕不开“能不能放心”这四个字。放心,便是信任;信任,便是靠得住;靠得住,才走得远。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靠谱就是不...
生活再苦,也别忘了往里走人活着,有时候像被风推着往前跑,跑着跑着,忘了自己为什么要跑,也忘了脚下的路是往哪去的。越是这样,心就越慌,越乱,越觉得日子是苦的。可如果你停一停,往里看一看,会发现,苦不一定能少,但你能不被它压垮。我听过一位老人说,他这一生,不曾有过完全顺遂的日子。少年时病痛缠身,走路都比别人晚了好几年;青年时读书求学,一路磕磕绊绊;成家立业后,时...
走到半山腰,背上的包要重新收拾。人在年轻的时候,常凭着一股子热劲闯江湖,不怕摔跤,不怕绕路,只要往前冲就觉得值得。但到了三十五岁,事情开始变得不同。你会发现,体力没以前充沛,心力没以前充盈,机会也不像二十几岁那样满天飞。这个时候,你若还是靠临时起意、碰运气、凭激情去过日子,就会像拿着破网去打鱼,费了力气,水花四溅,却总是满载而归的喜悦少,空网而返的无奈多。三...
人飘起来,风也会推着你往悬崖走。看得见的人生陷阱,往往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从得意里生出来的暗伤。顺境的时候,人很容易把自己看得过高,把自己的运气当成本事,把别人的成全当成理所应当。修行人常说,花开必有谢时,月圆必有亏处。你若在满月之时狂舞,忘了天还有云,就会在骤来的阴影里措手不及。《明朝那些事儿》里,那些盛极而衰的身影,一次次提醒世人:人一飘,必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