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得久,走得慢,都是在烧掉看不见的钱。有一次,我去拜访一家企业,前台在高楼的一层。我到得早,站在大厅里等电梯,等了差不多五分钟才上去。后来才知道,这座楼的电梯调度老旧,等的人多时,系统调配不灵,员工早上排队上楼是常态。我当时就想,这五分钟,放在一个人身上也许无足轻重,可放在几百人身上、每天重复,时间的浪费就像漏水的水缸,日积月累,全是成本。更可怕的是,时间不...
读书读到心里,才有自己分辨是非的眼睛。我常想,人的脑子就像一片田地,若只靠自己平日的见闻去播种,收成难免单薄。思辨的能力,就像田里长出来的好庄稼,需要多样的种子,需要阳光、雨水,还需要细心的耕耘。书,就是最丰富的种子。一个人要想形成真正的思辨思维,不能只靠几次辩论的冲动,也不能只靠零散的知识碎片,而要在多读书、认真读书中慢慢积累,既读不同的书,也要读透每一本...
外面的世界并没有等着你去解决的问题,只有你自己需要被看见的心。我们习惯把痛苦、烦恼、焦虑的根源放在外面——工作上的矛盾、人际间的冲突、生活里的不公。于是,总想通过改变外境来换来内心的安稳:换一份工作、换一个伴侣、换一个城市。可是走了一圈又一圈,你会发现,问题换了样子还在,情绪换了场景依旧。那时你才会有点疑惑——是不是外面根本没有什么“被解决的问题”?如果有,...
真正有用的人脉,不是加了多少人,而是自己变得多值得被加。有的人一生都在找捷径,认为花钱进个群、批量加一堆微信、偶尔点赞寒暄,就能搭起一张牢固的人脉网。可时间一长,他们会发现,这网只是在通讯录里堆了数字,真正遇到事时,并没有几个人会伸手帮你。因为人心不是按钮,按一下就会亮,它需要长久的温度和价值去点燃。世间的关系,付出和回报是长期守恒的,轻易得来的,多半转瞬即...
有的地方,看着舒服,住着就难。人常说,远看是画,近看是生活。成都在很多人的心里,是茶馆的竹椅,是火锅的热辣,是巷子里飘出来的桂花香。它的名字,像一首慢歌,唱着安逸与包容,仿佛只要来了,就能卸下奔波的甲胄,做个悠闲的过客。然而,脚一落地,风景未变,心境却变了。茶馆里坐着的,可能是刚被拒掉简历的年轻人;火锅的香气背后,可能是一个月三千元的工资单。美好没有消失,但...
年轻时,许多人以为婚姻的根基是房子、车子和一场盛大的婚礼。那是可见的、可数的,是一纸合同与几张照片就能呈现的安全感。然而走过半生才明白,房子可以换,车子会旧,唯有相处的心性、扛事的担当、正直的三观,才是这条路能否走远的根本。与其说这是找对象的“新三样”,不如说是人生伴侣的底色。它们无形,却能在风雨中护你周全,也能在岁月里养你心田。情绪稳定,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一日十五小时的学习、交谈与相遇,看似紧凑,实则是一场心灵深处久违的回响。我们在被时间推搡的日常里,常常遗失了倾听与共鸣的能力,也疏远了对“同行者”这一概念的真实理解。但这一天,在粥左罗圈的全国见面会里,一切都被找回来了,甚至更深地扎根于心。一开始不过是一场签到,却因一束鲜花与一盒点心,让人瞬间卸下生活的防备。这种细腻的善意不是表演,而是提醒我们,每一场重要的...
那天的夜里,我戴着耳机,对着话筒唱着歌,眼睛微闭,像是在用声音和这个世界悄悄对话。墙上的吉他静静挂着,仿佛是某种生命的守护者,一把声音的种子,等待着发芽。我的母亲,就站在旁边,为我拍下了那张照片。她没有打扰,只是轻声说了一句:“在怎么秀,在怎么玩,可千万不要熬夜,糟蹋自己的身体健康,长时间熬夜,会毁掉健康,得不偿失。”那一刻,我心里一颤,像是被人轻轻敲了一下...
勇气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勇气是临危不惧,是刀山火海中挺身而出,是面对强权时敢于发声,是在全世界都在说“不可能”的时候,你仍然坚定地说“我愿意”。这些都没错,但它们只是勇气最外显的样子。而勇气更深、更隐微、更真实的模样,往往不在战场上,不在众目睽睽之下,而是在你每天生活里那些看似平凡、实则决定命运的时刻中。你愿不愿意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能不能在大家都走向左边时...
面对不确定的2024:沉浸式做自己,不要东张西望这个世界有时候挺吓人的,尤其是2024年。打开手机,全是“危机感”:楼市在塌、外贸在缩、就业在卷、AI在抢饭碗。你刚开始学编程,GPT已经开始写代码了;你刚考完证,市场已经饱和三轮了;你刚决定跳槽,新的东家也开始裁员了。有天凌晨我刷手机,看到一句话:“你要知道,很多人表面看着稳,其实都在水下拼命踩水。”我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