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朋友在酒桌上突然吐露心声。他说自己三十好几了,还不敢在会议上开口,哪怕心里明明有方案,也要等别人先说。他苦笑了一下,说怕说错被笑话,怕提的点子太傻,丢脸。那一刻我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也一样,走在路上都觉得所有人目光在盯着自己,仿佛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批判。可后来我才明白,真正让人停滞不前的,不是能力差,而是太要脸。面子,是一张无形的网,把我们绑得动弹...
一个普通的周日下午,我在书店里看到一个年轻人,盯着心理学书架看了很久,眼神里有点茫然。他手里拿着一本《自卑与超越》,又犹豫着放下,嘴里嘀咕:“到底该从哪本开始啊?”这场景让我想起很多人问过我的同样问题:想学心理学,可是零基础,怎么学,学什么,能学懂吗?问题的背后,藏着一种焦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似乎比以往更渴望理解自己,也更急迫地想找到能解释人心的...
深夜的火车站,候车室里人来人往。一个年轻人拖着行李,坐在角落里低头刷手机,屏幕里闪过一行字:“牛在心里,不吹不装。”他愣了一下,心里突然安静下来。这句话来自冯唐,也来自无数走过弯路的人。问题是,这样的世界,真的允许你不吹不装吗?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成功,是一场表演。朋友圈里的人炫耀加班到凌晨三点,微博上有人晒跑步五十公里,职场会议里有人说自己一周读完三本书。...
夜色刚落下,北京地铁的末班车驶过三环高架,车厢里的人群神情各异。一个二十七岁的女孩靠在车窗,手里还握着刚刚录完的短视频脚本。她眼睛里有光,却也有迟疑。她问自己,现在入局新媒体,还来得及么?她刷到朋友圈,有人说红利期早就过去了,有人说流量都被巨头拿走了,还有人说,做什么都不如早点找份稳定工作。但心底那个声音偏偏不肯安静:再不试,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了。这类困惑并...
夜色很深,出租车停在老小区门口。司机看了眼后座的女孩,她抱着一本书,像抱一面盾牌。那是她应对迷茫的方式。她轻声说了一句:“只要我还读得下去,我就不会塌掉。”这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一个人越活越幸福,往往靠的不是外在的幸运,而是内在习惯的积累。习惯像暗流,不显山不露水,却能决定你航行的方向。有人把人生比作长跑,起点并不公平,过程也布满陷阱。但决定你能否跑下去的,...
那天早晨,天色还没完全亮透,一个朋友给我发来消息,说自己又一次失败了。本来计划六点起床跑步,结果醒来第一件事还是拿起手机,一刷就是半小时。等放下时,太阳已经升起,心里满是懊恼。他叹气,说自己就是缺乏自律,所以才总是半途而废。可我看得很清楚,这和自律关系不大,更准确的词叫清晰。行动力的本质,不是和天性死磕,也不是靠着铁一般的意志力硬撑。很多时候,人不是输在懒散...
那天是在冬天的深夜,纽约的会场屏幕亮起,马斯克穿着他那身随意到近乎叛逆的衣服,坐在视频连线前,头发像是刚自己剪的。主持人问他,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会如何走向?他淡淡地抛下一句话:中国未来的经济规模,或许会是美国的两到三倍。现场沉默了几秒,那句话仿佛石子投进湖面,涟漪一圈一圈扩散开来。很多人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惊讶,甚至怀疑。毕竟,在他们的记忆里,美国一直是世界...
深夜的办公室,灯光只剩下一盏。一个刚工作三年的年轻人盯着屏幕发呆,眼神里有种说不清的疲惫。他刚被领导批评,说方案方向错了,要重新来。他心里想:“我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总还是差点意思?”这是很多人三年后的困境:不再是新人,但也谈不上高手,眼前的工作似乎怎么做都只是合格,却很难让人刮目相看。问题来了,怎么才能从普通到高手,学会真正解决问题?资料显示,在职场三到五...
夜半的火车站,雨水敲在铁皮棚顶上,声音清脆又密集。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孩拖着破旧行李箱,从南方小镇一路颠簸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他抬头望着闪烁的广告屏,上面写着“改变命运,从此刻开始”。他愣了片刻,笑了笑,那笑里带着倔强,也带着一丝讽刺。命运两个字,在他眼里,仿佛从来都不是实在的东西。命运,是谁规定的呢?父母的出身?出生的地点?还是那些看似无可选择的条件?很多时候我...
凌晨三点的急诊室走廊,白炽灯亮得刺眼。一个年轻人靠在椅子上,手里攥着体检报告,眼神飘忽。他的朋友小声问:“你怕什么?”他说:“怕自己没想明白,就被生活打趴下。”这一幕让我想起查理·芒格的一句话:真正把人拖下深渊的,不是失败,而是看不清方向后的自怜。芒格这一生,开局并不光鲜。三十岁,别人正是事业和家庭的上升期,他却同时遭遇离婚、丧子、破产。那是把一个人最狠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