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内容是现代文明病的解药

他看了一千篇文章,却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你也是吧?滑动、点击、收藏、转发,日复一日,积累了一整个知识星系,却还是在某个深夜,被一行简单的话击中,“你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信息是够了,逻辑也不缺,步骤清晰、案例详实、还有高赞评论附带解释,但它没救到你。因为你不是想“知道”,你是想“好起来”。这之间差了一个维度,不是认知的问题,是生存状态的问题。信息...

努力就会成功是错的,你被骗了很久

努力就会成功,这话说出来就像嚼了一整块无糖口香糖,嚼得久了,嘴巴发酸,心里发苦。你又不能说它完全错,毕竟世上还是有靠努力翻盘的例子,但你也知道——这句话只成立在一堆前提都刚好成立的时候。而那一堆前提,很多人从没搞清楚过。有一次朋友在夜里发消息问我,他做内容号已经坚持八个月了,几乎天天更新,阅读量还在五十以内,“是不是我不够努力?”我打了一行字又删了,最后只回...

我不是那个起念头的人,那谁在起念?

我并不是那个起念的人。你也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活在一个错觉里。我们以为某个念头是“我想出来的”,以为内心突然闪过的那个声音,就是“我在想”。但你只要停下来,看它是怎么来的,就会发现它根本不是你召唤出来的。你甚至连“它什么时候来的”都不知道。就像地上冒出的水泡,咕一声升起,它已经在那了,你才看到。不是你决定现在想这个,而是它自己蹦出来,然后你才开始反应。然后你...

科学证明:那个念头真的不是你

你以为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是“先想清楚”,再“去做”的。但真实发生的顺序可能正好相反。你的大脑早就决定好了,而你这个“意识上的你”,不过是几百毫秒之后才“意识到”这件事已经决定了。这种现象,科学界叫它“意识滞后效应”。听起来像是某种奇怪的学术术语,其实它每天都在你我身上发生。你只是一直没有发现而已。我们一点点来看清楚它的机制。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你决定起身去...

AI的自由,是在人类设定的深度节奏与风格控制中实现的,而非丢给AI自由生长

三层结构:“现象辨析 → 原因推演 → 操作指导”,其中每一层都有细化的论述路径。以下为完整总结:一、核心观点:AI写作的“去AI味”关键,并非仅靠语言花样,而是要从深层的生成逻辑、语言统计特征、文章结构控制和领域专业性入手,重新建立Prompt设计范式。二、现象层面旧版Prompt正在被AI检测工具淘汰,尤其是“朱雀”等国产大模型,其检测机制正由表层语言特...

咱们都不是念头的主人,只是奴隶而已

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个念头出现的时候,你总是“之后”才知道它来了?你没说“我现在决定想一个念头”,然后它才出现。相反,它像一只猫那样,从门缝里钻进来,你回头一看,它已经在房间里了。你以为你主导了你的心,但真相可能是,你是在替一连串自我冒出的“念头”善后。这不是一个哲学游戏,而是日常生活中最隐秘却最具颠覆性的一件事。如果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念头,那我们所谓的“我是...

拆开那颗自动自发攀比的心

问:用以下这个结构《标签松动计划:自我认领的9个剖解维度》拆一下我给自己贴的标签:我想成为胖东来的于东来那样的人,但我却不是,内心失落,内心向外攀缘比较,我是个喜欢自我攀比的人。1. 标签的功能维度:我为什么需要它?你可以从每一个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出发,去拆它的“用途”。这个标签对我有什么好处?以此来确认我的存在位置,甚至是存在价值。它帮我挡掉了什么?不被允...

标签松动计划:我是个基层员工

问:用以下这个结构《标签松动计划:自我认领的9个剖解维度》拆一下我给自己贴的标签:我是个基层员工。1. 标签的功能维度:我为什么需要它?你可以从每一个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出发,去拆它的“用途”。这个标签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会认为它是个事实。避免被很多人注意到,我能安静的一个人呆着,你们别都找我,我就负责好我的事儿就好了,我不用为公司的成败负责,我需要经手的事儿少...

深度探索自己对于赚钱的最大卡点

问:第一层:1. 过得去。因为基础的需求都有了,房子、车、照顾父母的房子、孩子们的安排等,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生活。2. 年前被通知公司财务出状况,不能发年终奖了,内心有一段时间的波动和低落。蹦出来的第一句话是,怎么办?然后就想到了自己的公积金提取,最坏的情况下大不了付出7000的手续费提出公积金应急。3. 最痛快的一次应该是买车吧!最克制的一次应该是新房子的装...

请你问若干问题帮我找出财富的最大卡点。

好,我们一步步来。我不会直接给你结论,而是通过剥洋葱式的问题递进,把你卡住的点一层一层逼近。你不用立刻答全,也不用完美思考,只要诚实地看自己每个问题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慢慢写下来,我们就能越来越靠近本质。第一层:表面现象(先确认你看到的现实到底是怎样的)你觉得现在自己的财富状况,是“稳定”“过得去”“焦虑”“匮乏”还是“完全不行”?为什么你会这样定义它?你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