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则的地方,最终会乱成一团麻。我曾在一条老街上看过两个市场。一个市场,商贩的摊位随意摆,行人要侧着身才能挤过去,吆喝声此起彼伏,价格随心开,偶有小偷在混乱中伸手;另一个市场,摊位按行排列,价签清晰,秤放在顾客看得见的地方,巡逻员定时经过。两边同样是卖菜,但气氛截然不同。第一处,顾客买完就走,很少停留;第二处,买菜的同时还愿意多逛几圈,因为心里踏实。这让我...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人类社会里,任何有生命力的群体,都需要竞争与汰换来维持活力。没有淘汰,就没有真正的进步;没有竞争,所谓的战斗力只是一种幻觉。你看大自然中,溪水之所以清澈,是因为有不断的流动与冲刷;森林之所以常青,是因为老木枯枝会倒下,让新芽破土向阳。倘若没有这份生生不息的更替,就算一时繁盛,也终会陷入沉闷与腐败。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甚至一个人,若在成长...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面,心看见的才叫洞察。我记得年轻时做事,总以为只要眼尖、手快,就能把事情看透。可一次在乡下帮朋友种稻子,我才明白自己错得多么彻底。田里有水有泥,秧苗看上去都差不多,我随意插下一排,心想活着就好。朋友走过来,摇摇头,把我的秧苗全拔了重插,说:“不分壮苗弱苗,不看水势风向,你插得快也白搭。”那一刻我第一次意识到,真正的洞察,不是靠看几眼得来的,而...
想搬山,先从能搬的石头开始。在变革这条路上,最大的陷阱,不是走得慢,而是起手太难,把自己吓退。世上许多失败的改革,并不是方向错了,而是因为一上来就啃最硬的骨头,让团队在一连串挫败中耗尽了信心。就像一个人在修行,若初学就想破尽生死关,往往走火入魔;唯有先从持戒、修心、调息这些看似平常的功课做起,才可能慢慢聚力成就更大的突破。变革也是如此——先易后难,先在那些成...
想要走得远,就得舍得放下一些路。我曾在河边看过渔夫撒网。那张网并不大,他每次都只撒向一处水面,从不贪心地全河都撒。我问他为什么不多撒几个方向,他笑着说:“我只捞这片最肥的水域,别的地方我不看。”他知道,网的力量有限,撒得越分散,收获反而越少。这其实就是战略的意思——聚焦在能创造最大价值的地方,并且有勇气放弃一部分机会。人总想“全都要”,可在有限的精力、时间、...
人才像水,有时清泉在山谷,有时江河在荒原。在世间行走久了,你会发现,选人才并不是在一片整齐的苗圃中挑选一棵最直的树,而是要敢于走进深山老林,去寻找那株虽不在园圃,却在风雨中长得最坚韧的木。许多人选人时,习惯看履历,看背景,看谁曾在哪个光亮的地方站过,可真正的用人之道,不是问他曾站在哪里,而是看他现在能往哪走,能不能在陌生的环境中扎下根,并且生长。英雄不问出处...
做事要会抱团省力,也要敢闯出新路。我曾看过一条老运河,两岸枯木寥落,唯有河面上,几只船紧紧地靠在一起前行。船夫们说,靠得近,划桨的水力可以相互借力,逆流的时候也不至于被冲散。这就是集约机制的好处,把零散的力气拢到一处,就能在风浪里稳住方向。可这条河若只是年年重复同一条航线,不去探索新的支流,船夫终究会觉得乏味,河上的生意也会渐渐衰落。于是,有人便要有勇气去摸...
人类的智慧像一条河,源头是好奇心,入海是价值的实现。好奇心,是孩童面对第一片雪花的惊叹,是科学家在夜空中多看一秒星光的执着,是一切基础研究的源动力。基础研究并不急于产出金钱与成果,它追求的,是“知”的满足,是对未知的探索,是那种明明走在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上,却依然脚步坚定的勇气。它可能十年、二十年都看不到直接的回报,但它像在土壤里埋下一颗种子,静静孕育,将来的...
一枚小小的奖牌,可能让一个人一生都挺直腰杆。我记得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他的父亲是退休工人,家里陈设极为简单,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枚金色的奖牌。那是三十多年前厂里颁发的“优秀员工”荣誉。他父亲坐在奖牌下方的藤椅上,神情平静,却透着一种从骨子里散发的自豪。那枚奖牌,不是金子做的,也不值多少钱,但它是这个家庭的灯塔,照亮了多年生活中的风雨夜。孩子们读书遇到...
一个想法再强,如果没有不同的声音碰撞,也会慢慢变得脆弱。任正非把华为形容为单基因的“蛭形轮虫”,这不是贬低,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单基因意味着在文化、思维、方法上有极高的一致性,这带来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凝聚力,但也带来了天然的局限: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容易忽视外界的多样性,容易在封闭的循环中放大自己的偏见。单基因像一条笔直的路,走起来很快,但很难发现旁边可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