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一个很好的自我觉察方向是:我有多少决定,是因为别人都在做,所以我才做的?

人生这一条路,说是自己走的,其实很多时候是被推着走的。从年幼到成年,从读书到就业,从恋爱到成家,我们习惯性地照着他人的路径前行,不是因为那是我们真正想走的路,而是因为——别人都在走。于是,我们上了某所学校,是因为“这学校好”;选了某个专业,是因为“大家都说有前途”;进了一家公司,是因为“这家公司体面”;结了婚,是因为“年纪到了”;生了孩子,是因为“大家都说要...

勇气的反义词不是胆怯,而是:从众。

勇气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勇气是临危不惧,是刀山火海中挺身而出,是面对强权时敢于发声,是在全世界都在说“不可能”的时候,你仍然坚定地说“我愿意”。这些都没错,但它们只是勇气最外显的样子。而勇气更深、更隐微、更真实的模样,往往不在战场上,不在众目睽睽之下,而是在你每天生活里那些看似平凡、实则决定命运的时刻中。你愿不愿意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能不能在大家都走向左边时...

赢不是重点,重点是一直赢。赚不是关键,关键是稳赚。

世人喜谈“赢”,更喜“赚”。一胜即喜,一败则哀,心念起伏如潮,无常之中浮沉不定。可若你行走久了,便会明白,赢一次不难,难的是一直赢;赚一笔容易,难的是稳赚。短期的荣耀,常似流星,亮过天边一瞬,便归于沉寂。而真正的智慧之人,从不为一时的高低起舞,而是步步观心,日日稳行。他们不执于表面的胜负得失,而是以持久的清明为胜,以不断的平衡为赚。他们不求“爆红”,而愿“常...

把自己的感受,永远置顶。

人一生走得再远,也从未离开过“感受”这两个字。外在的山川湖海,脚下的路灯楼阁,耳边的嘈杂沉默,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通过感受的通道进入我们的心。一个人能否活得清明,不在他拥有多少知识、做成多少事,而在于他是否时时与自己的感受同在。可惜的是,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着“忽略感受”。有人告诉你:“不要太敏感,要坚强。”有人说:“做人就得吃亏,别太在意。”有人提醒你:“考虑别...

你认为重要的是真正重要的嘛?未必

你总是在学,总是在努力,总是在寻找更有效的路径,可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原地踏步。这一幕熟悉得令人叹息。多少人走在学习的路上,看起来很忙,看起来很用功,买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记录了很多笔记,可生活、认知、视角、能力,却没有真正跃迁。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天资不够?是不是方法错了?是不是不够坚持?但很少有人问自己一句最根本的问题:我学的,到底是我“自认为重...

信息差永远存在,它本质是自我限制

有时你会惊讶,仿佛时代奔跑得如此之快,信息飞跃得如此之远,可人的心性,却常常仍在原地打转。都已经2023年了,很多人已经用上了人工智能的助手、看得懂外太空的新闻、手机可以连通全球,而“学英语”这样一件本该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自然的事,仍旧成为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一道坎。不是技术上的难,而是心态上的结。不是材料不够多,而是方向感不够清晰。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把“自...

「自以为是」是最大的敌人,「自圆其说」是最大的骗子

人这一生,要修的,不是外在世界的风雨,而是内心世界的回声。外在的风雨,终有停歇,心中的雷霆却可能日日不息。若你不曾仔细听过自己的心语,不曾真正省察过自己的动念,那你极可能早已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而不自知。许多人的苦,不是别人带来的,不是环境造成的,而是自己被自己困住,被一种“自以为是”的念头牵着鼻子走,甚至还编织出一个个看似合理、却遮蔽真相的“自圆其说”,在幻...

坏事和厄运,可能只是你对挑战的定义。命运对它的定义是:机会。

有一段时间,我常听人说“怎么又这么倒霉”“命运对我太不公平了”。也曾有一段时间,我自己也这样抱怨着,仿佛所有的坏事都特别青睐我,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直到有一天,我静坐在窗前,看着一场暴雨冲刷了整个院落,连带着那棵原本就病弱的老梅也倒在泥里。我心头一沉,本想起身救它,却忽然注意到它倒下的位置,恰好避开了旁边一丛刚冒芽的茶树。我忽然有一种清晰的感知,这老梅...

目标足够清晰,行动足够迅速,决策足够果断,你总是能够要到你想要的。

在人间走路,多少人一生都在追寻“我想要的”。有人想要功成名就,有人想要安稳富足,有人想要自由洒脱,有人只想平安度日。但多数人要了一辈子,却总得不到;有些人看似轻描淡写,却总是如愿以偿。世间人常说,那是因为他们目标够清晰、行动够迅速、决策够果断,于是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而我慢慢发现,这三者背后,隐藏着一种极为珍贵的心力——定。一颗定的心,看得清、走得快、断得了...

这才是做生意

人间做事,做生意者众,如今看似门路万千,实则万变不离其宗。商道者,不过是人道的延伸。若不明人心之变幻,难以见生意之本质。有人说,做生意无非两种方式,一是把不一样的东西卖给一样的人,一是把一样的东西卖给不一样的人。此话听来浅显,细想却极具穿透力,道尽经营的两条基本路径。而真正厉害的,是能在这两条之外,生出一条新路——比如苹果,它每年把“看似一样”的东西卖给“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