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象传: 鼎耳革,失其义也。“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揭示了在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阻碍与痛苦,最终却能通过反思与调整获得积极结果。这一爻辞表面上描绘了困境与挑战,然而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它揭示了在面对不利局面时,如何通过耐心与内省最终迎来吉祥的转机。“鼎耳革”意味着鼎的耳部发生变化,这代表着事情出现...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传: 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揭示了内在充实与外部挑战之间的微妙关系。这里的“鼎有实”意味着鼎本身已充实,有实际的内涵和力量。这暗示着当一个人或事物具备了深厚的基础和力量时,就能够在动荡中保持稳定与坚韧。而“我仇有疾”则说明外部环境中有一些敌对或挑战性因素,它们带来了威胁...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传: 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揭示了命运的转折与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细微变化。在这一爻辞中,“鼎颠趾”象征着鼎的不稳定,意味着当前的局势并不牢固,甚至有些反向的倾斜。鼎作为一种承载和煮食的器物,本应保持平稳,但在这里,它的“颠趾”提醒我们,变动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不稳定性...
鼎:元吉,亨。彖传: 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象传: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元吉,亨”象征着一切事物发展的顺利与吉祥。在《易经》中的“鼎卦”,它的“元吉,亨”预示着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在的正确行动和决心都能带来顺利的结果。“元吉”代表一切开始时的吉祥,意味着行...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传: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揭示了人性的转变与内外形象的差异。在《易经》中的这段爻辞,君子和小人分别代表了不同层次的人性和行动方式。“君子豹变”象征着具有深厚修养、智慧和决心的人在面对转变时,能够顺应内在的力量,进行深刻的自我革新,像豹子一样迅速、敏捷地完成自己的蜕变。这种变...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传: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大人虎变,未占有孚”意味着转变的力量已经觉醒,但此时的变化尚未完全成型,仍需继续积累信任与行动的成果。大人虎变,这里的“大人”象征着具有高度智慧和领导力的人,而“虎变”则暗示了这种人正在经历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化,犹如猛虎变幻般的力量,代表着一种从内到外的重生和蜕变。然而,这一转变尚未达到最终的稳定状态,因...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传: 改命之吉,信志也。“悔亡”象征着做出改变后的后悔已经消失,意味着转变之中的正道已经显现。这一句说明,当某个决定或行动做出后,原本可能产生的后悔情绪已经得到化解,得到了深刻的自我认同与接纳。此时,所做的改变并未带来负面后果,反而为个体带来了正面的反馈与发展。“悔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过去的遗憾消失,而在于人能够从转变中获得深刻的...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传: 革言三就,又何之矣。“征凶,贞厉”表明了在此阶段的行动具有较大的风险。在这一爻辞中,“征”代表出征或行动,而“凶”则指示此时的行动带有不利因素。此时的挑战,似乎暗示着一种不稳定与危险,可能导致失败或伤害。而“贞厉”则进一步强调,虽然面临风险,仍需坚持正道。它表达了即便面对困难与挑战,依然要持守内心的坚定与原则。在这一...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传: 巳日革之,行有嘉也。“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蕴含着行动时机与无为之道的智慧。巳日,在此象征着一个恰当的时机,而“革之”则指代了行动、变化的开始。通过这一句,我们能够感受到“时机与行动”的深刻联系,只有在最合适的时刻行动,才能事半功倍。生活中的变革与决策,并非一蹴而就,必须抓住那个适当的时刻,以达至最大的成果和最小的风险...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象传: 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巩用黄牛之革”指的是一种稳定与积累的力量。黄牛,作为一种耐劳、踏实且持久的动物,其革的象征意味着坚韧与持久。而“巩”则表示巩固,意味着在积累的过程中要维持一种稳定、持久的状态。在这一象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时间的信任与耐心的推崇。黄牛的皮革,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自然变化,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韧性,这象征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