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以为,对抗性矛盾是显而易见的。敌我分明、立场冲突、零和博弈,仿佛一上来就是旗帜鲜明地对立。但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一个极其关键的洞见: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之间,并没有天然的边界。两者之间可以转化,而转化的关键,不在于事件的规模,而在于结构是否失去了调整能力。换句话说,对抗性不是从天而降的,是在一个原本可以调和的系统中,因为某些结构机制被破坏,张...
在很多人心中,“主要矛盾”一旦被定义,就像贴上标签,仿佛可以长时间不变。但如果你读透《矛盾论》,你会发现毛泽东最深刻的提醒之一,就是——主要矛盾是会变的,而且它的变化,往往预示着整个系统的命运正在发生关键拐点。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没有训练过如何觉察这个拐点。于是当结构真正发生了转换,他们却仍然抓着旧的主要矛盾不放,结果就是方向错了、决策迟了、反应慢了,命运也...
当你听到“主要矛盾”这个词时,是不是下意识觉得它指的是“最严重的那个问题”“最紧迫的那块短板”?但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理解,你就还停留在“事件强度”的层面,而没有真正触碰到《矛盾论》所说的“结构性主导力”。毛泽东讲“主要矛盾”,不是在讲哪个问题最难处理、哪个声音最吵闹、哪个矛盾最让人焦虑,而是在讲哪个矛盾在当前历史阶段、系统结构中决定了其他一切矛盾的走向和表现...
当我们说“这个系统很和谐”“这个人很平衡”,往往下意识地以为是“没有矛盾”的状态。仿佛矛盾一旦出现,秩序就会崩塌,冲突就会爆发,关系就会走向破裂。但如果你深入理解《矛盾论》的结构逻辑,就会发现:没有矛盾的地方,根本无法称之为“活的系统”。因为和谐,并不意味着没有张力,而是张力被驯服、引导、纳入更高阶的共舞系统之中。毛泽东讲矛盾的普遍性时,特意强调了矛盾在“和...
当你读到“矛盾普遍存在”这句话时,很容易联想到那些宏大复杂的社会冲突、历史变革、阶级斗争。但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强调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宏观层面的显性对立,而是指出:在任何存在物之间,乃至其内部,只要有相互关系,就存在矛盾。那么,一支笔和一张纸之间,真的存在矛盾吗?如果这都能成为“矛盾”,那矛盾的定义岂不是泛滥?这一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你是以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
引子问题:矛盾是不是指冲突和斗争?它和一般意义上的“对立”有什么根本不同?一、【现象层】你以为你看到的是“矛盾”,其实你看到的是“表象的冲突”我们从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说起:夫妻吵架、团队内斗、国际战争、宗教分裂——这些冲突看起来是“矛盾的典型表现”。但这些只是现象的高烈度表达,并不等于“矛盾”的本质。大多数人一说“矛盾”,脑中冒出来的第一印象是:打架了、意见...
从感官的欺骗,到语言的断裂,从情绪的程序,到“我”的幻影,再到记忆的虚构、痛苦的滞留、社会梦境的灌输——你可能已经开始怀疑:那到底什么才是真实?如果我看到的不可信、我说的不准确、我感受的可被制造、我记得的可能是假的、连我自己都可能是被编造的……那么,还有没有一丁点,是可靠的?有没有什么,是我可以“确认这就是了”的?有。那就是此刻——正在发生的这个本身。不是对...
你以为你相信的,是你自己相信的。你说自由很重要、爱情值得追求、成功要靠努力、体面是人生底色、父母值得尊重、国家要有信仰、人生该有目标……但你有没有停下来问过:这些“信念”,真的是我自己得来的吗?还是,我只是出生在这个社会系统里,被它“默默地灌输了某种梦”?这一篇,我们开始触碰一个更深的幻觉层——集体共识的幻觉。它不是你内心某种情绪,也不是你个人的伤口,而是你...
你觉得那是痛。你全身的细胞都在抗拒它,它吞没你的呼吸、压住你的胸口、模糊你的眼神。它像一道从未被疗愈的伤口,随时可能被碰触、再次裂开。你说:“它是真的。因为我确实感受到了。”但觉知不是要你否认这种痛。它不是来反驳的。它只是问你一个看似残酷、但无比诚实的问题:你所说的“痛”,到底是什么?它是真实的?还是,它只是“你对某种体验的延迟反应”?它,只是“没来得及被穿...
问:🌿第一组 · 概念层:你是否理解了“矛盾”这个词的真正含义?1.矛盾是不是指冲突和斗争?它和一般意义上的“对立”有什么根本不同?不是。冲突和斗争只是现象,背后导致了冲突和斗争的本质才是矛盾。跟一般意义上对立不一样,它更加本质。2.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矛盾“普遍存在”——那么,一支笔和一张纸之间存在矛盾吗?为何?矛盾的构成在于看他的角度,比如如果我们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