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如何通过“假设自己有问题”来避免盲点?

朋友老张,有次开会时自信满满地讲了二十分钟。讲完后,他满脸得意,还说“今天状态不错”。结果,散会一出来,我看到几个同事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那意思很明确:又是无效输出。老张自己完全没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时刻。自己觉得说得挺好,做得挺棒,甚至有点小得意。可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啰嗦、浅薄、甚至傻气。问题出在哪?出在“看不见自己”。人最大的盲点就是自我。就像...

为什么我们很难觉察到自己的缺点?

又一次,裤子拉链没拉。自己没发现,别人都看到了。这个画面是不是很熟悉?更要命的是,不光裤子拉链,很多“缺点”“问题”,我们自己都很难觉察。别人闻着难受,我们自己却浑然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在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嗅觉疲劳”。比如你走进一家火锅店,刚开始觉得味道特别冲,但坐上五分钟,就没感觉了。因为你的嗅觉神经已经被“麻痹”了。换句话说,大脑自动屏蔽了那些一直存...

吃一次相当于5斤白糖,很多孩子却戒不掉,医生:常吃,是自毁脾胃!

傍晚六点,市医院儿科走廊的灯很亮。一个女孩捂着肚子弓着腰,脸色发白,母亲一手提着书包一手搀着她往里走。片刻后,值班医生把片子放在灯箱上,语气平静,却让人心里一紧:不是急性阑尾,是长期积食叠加胃肠功能紊乱,脾胃被拖垮了。母亲愣住,嘴里蹦出一句几乎是自我辩解的话:她很懂事,不挑衣服不要玩具,就盯着奶茶,一天一杯,总不至于吧。医生抬了抬眼镜,没有指责,只问了一个更...

大礼拜修法

概念与意义五体投地,是汉地与藏地佛教都通行的一种礼敬方式。所谓“五体”,通常指额头、双手、双膝着地,通过“身”去表达对佛、法、僧(或所敬对象)的恭敬与皈依,同时训练“语”“意”的收摄与谦下。传统上,这被视为:去我慢、培福德、净罪业、调身心的一套完整工法。适用场景与准备空间不必很大,一张瑜伽垫或毛毯即可。面向所敬对象(佛像、经像、僧团、或心中所观想的三宝)。穿...

AA制夫妻,不出轨都算稀奇

又一段婚姻,卡在了“AA制”上。不是没钱,也不是缺爱,而是账本翻开,情分淡了。有人说,婚后AA才公平,各花各的,省得纠缠。可真到了生活里,公平两个字往往走了样。账算得清,人情却越来越薄。一个人默默付出家务,一个人计较得失冷暖。算到最后,钱清了,心凉了。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AA”,会让婚姻变味?尼尼的故事很典型。她的父亲多年来坚持所谓“AA”,给了家用就觉得...

如何让B站视频反复重播?

最省事的办法有三种,按你常用的设备选就行。在电脑浏览器里看B站时,直接把“循环播放”交给浏览器。鼠标在视频画面上点右键,若先弹出的是B站自带菜单,再右键一次呼出浏览器菜单,勾上“循环播放”,视频就会自动从头循环。这个方式最稳、对大多数主流浏览器都生效。如果你想要一个“一键开关”的小工具,可以做个书签脚本。把下面这一段整段拉取到浏览器的书签栏(新建书签,把它放...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陷于底层习惯

又一位创业明星陨落。朋友圈里传得很快,标题也很统一:资金链断了,团队解散,办公桌上只剩几张便利贴。有人说形势不行,有人说资本冷了,也有人说他运气差。看着看着,我忽然意识到一件更冷的事实:许多人,并不是被一次风浪拍倒,而是被日复一日的细小惯性,悄悄拖进了漩涡。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从来不是外界的暴击,而是他自己陷入了底层习惯却浑然不觉。清晨的地铁上,几乎没人...

为什么普通人难逃“20w定律”

又一位同事在群里宣布,攒够了二十万。消息一发出来,点赞像烟花一样炸开。有人发红包,有人发“牛”,还有人说终于可以把那辆开了八年的小车换掉了。晚上,他把我拉到楼下小馆,点了两瓶啤酒,第一句话却是:我这点钱,怕是守不住了。时间是周二的夜里十点,街角的烤串滋滋冒油,霓虹一闪一闪,像在催促人做决定。他攥着手机,反复看那串数字,仿佛那不是余额,是要越线的心跳。为什么二...

为什么普通人难逃“20w定律”?

没有人想到,存款达到二十万,竟会成为一道分水岭。对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终于有点底气了”,能买辆车、换套家电、给孩子报个班。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劫难的开端”——钱仿佛长了翅膀,飞得比来得还快。为什么偏偏是二十万?为什么这么多普通人,刚攒下这笔钱,就像踩中了某种隐形的开关,开始挥霍,最后回到起点?这就是所谓的“20w定律”。一旦你理解它,你会明白,这不只是...

所谓的20w定律这个现象真的存在?

结论先说在前面“20w定律”更像一个流行的网络说法,而不是经过统计检验或学术界认可的“定律”。目前公开资料里看不到严谨的数据研究去证明“多数人一到存款20万元就会普遍性失守”的因果关系或拐点效应;但它确实抓住了几个真实存在的机制:价格门槛、社会比较与“心理账户”等行为偏差,会让一部分人在接近可买“车、房首付、娃的培训包”等关键价位时,消费冲动显著上升。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