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272读《论持久战》,以未来之眼预测:国际强援必定来到,中国胜利之根本

9:45-10:13国际的条件,使得中国在战争中不是孤立的,这一点也是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在过去,因为讯息传递的缘故,比如电报,电话,整个世界是互相孤立的,非洲发生的事情,亚洲不知道,亚洲发生的事情,北美不知道,那种条件下,无以产生全球共振、同此寒热效应。但抗日战争的时代不一样了,有电报,有电话,有报纸,资本主义传媒特拉斯,有全世界通行的轮船、飞机,世界在缩小...

271读《论持久战》,时代、经验,拥有了这两样利器,中国必胜

9:17-9:43(一六)中国方面呢?它已经不能和别的任何历史时期相比较。这句话里带着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或者乐观不是普通人那种看到片面之后主观上的盲目乐观,而是伟人在洞察历史,洞察中外大势之后,智慧之言,是笃定的,不容置疑的。完全不同。而这正是我们要学习伟人的地方。学会全面而客观的看问题。这离不开大量、广泛的阅读,离不开经历尽可能多的世事,也离不开见更多的...

Diary日记#009

2024年07月13日 星期六 天气:雨今天是周六,在家休息。早晨跟老婆吵了几句嘴。他们决定今天出去跑外卖,说是下雨单价高,带着老大。一方面让老大知道赚钱怎么回事,尽管想让他体会赚钱之不易,没想到他居然没体会到不易,相反说赚钱好简单啦,比囤积纸壳子、瓶子要简单多了。他的简单意思是,囤积纸壳子、瓶子一个月也才卖的了几块钱。而跑外卖一天就可以挣好几十。他妈妈承诺...

刻意训练观察力:我的台灯

今天周末休息。我的小书桌台的右侧地上,确切的说是床板上,放着一台台灯。先说说它的样子。底座大约为10公分的样子,圆形的哦,说的是直径。底座大约有1.5公分厚吧。边缘是有弧度的,这弧度我猜大约是80度样子吧,当然他也不是全弧,前面有弧度,支撑杆那个部分是规规整整的圆柱体,边缘还有棱角。不过摸了下,连着支撑杆是棱角分明的,底部也是带弧度的,不过没有前面弧度那么大...

270读《论持久战》,时代的战争,决定着日本必然随时代而亡

(一五)我们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中日两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战争。毛主席为何强调这个时间,因为时代的缘故。如果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换成清末,只是甲午战争的结果,日本无力全面侵华,中国也不会因为甲午战争直接灭亡。如果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换成现在,日本敢动一个侵略中国的念头吗?即便敢,他敢实施吗?叫他有去无回,老账新账一起算,从九州四岛直接赶进太平洋。这...

269读《论持久战》,触摸到时代脉搏,聆听到时代声音的人,都成就了非凡伟业

这应该提出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时代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具体反映是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时代的特点。我们重点讲讲这个。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高屋建瓴了说。所以善于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就是本事。在每一个时代的浪尖,总有一批浪潮儿们,引领着们,导师们,精英们,左右着历史的进程。清朝末年,戊戌变法,意图富国强兵,还有洋务运动。确实,看起来戊戌变法失败...

268读《论持久战》,悲观的亡国论者们,你们就缺了一样东西,赶快补起来

(一三)亡国论者看到敌我强弱对比一个因素,从前就说“抗战必亡”,现在又说“再战必亡”。这句话里,我看到了什么呢?片面和主观。这样的人不论是在毛主席所处的战争年代,还是现在,以及未来,永远存在。因为毛主席只有一个,像毛主席一样冷眼观世界的人很少,具备那样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的人实在是极其稀缺。大多数普通人只能是凡人视角,说白了就是一个片面的视角,一个主观的视...

267读《论持久战》,客观、实事求是,我们就可以决定未来走向!

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再次强调日本之优劣势。而且这是阳谋,日本人自己也知道。当然他们不可能承认他们是退步的和野蛮的,要不然也不会义无反顾的发动侵华侵远东的一系列战争,同时他们也不会滥杀无辜,造成30万人的大屠杀惨案,战争过去将近90年仍旧不能证实大屠杀的事实,拒绝道歉...

266读《论持久战》,中国就凭这有了足够底气打败一切侵略者,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一一)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交代我们国家性质。这是我们抗战的基本前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意味着我们国家贫弱,且没有自主能力。这是现实,一切必须以此为前提出发来准备抗战。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

标题《曾经的铁道部到底有多牛?恐怕要超出你的认知了!》分析

标题《曾经的铁道部到底有多牛?恐怕要超出你的认知了!》能够达到阅读10万+的原因如下:1. 引发共鸣和焦虑:●  情感触发:铁道部作为曾经的国家重要部门,与许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话题可以引起那些对中国铁路发展有感情或者有兴趣的人的共鸣。●  共鸣:许多人对铁道部的印象和记忆较深刻,特别是那些经历过铁道部辉煌时期的人,这个标题会勾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