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拖又能动得快,就让心先走稳,方法自然跟上。今天泡一壶清茶,给自己一个坦白:我不是来跟拖延打仗的,我是来认出它的信号。粥左罗那篇文章说得直白:拖延根治不了,但能被看懂、被引导、被管理。我点头,因为《易经》早就讲“时”,孔门讲“中”,佛家讲“苦”,道家讲“顺”,这些放在一起,就是一句话:把握当下的时位,让心回到中道,承认人间有苦,再顺势而为。拖延为什么常常赢...
跟有野心的人结伴,你会少走十年弯路。清晨的路口,红灯数着秒,我端着便利店的热茶,忽然想起今天要写的题目: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想来这句话人人都懂,可真要拿来用,常常用不到点子上。有人说要和厉害的人一起,有人说要和善良的人一起,还有人说要和跟自己合得来的人一起。到底哪一种才是对的?我在心里打了个结:要和有野心的人一起,但这个“野心”不是贪婪,不是攀附,而是志...
人生的好日子,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等来的,而是懂得如何在乱世里站稳脚跟。疫情后的余波,让我们都尝过不安与焦虑的滋味,仿佛天塌了一角。有人说:“2023年,不会太好过。”可这句话既是预言,也是提醒。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自强,并非强行对抗,而是在逆境中懂得调整、修炼、沉潜,以柔胜刚。那篇文章里提到的六条建议,说到底,都是关于“安身立命”的智慧:如...
真正让人长大的,是敢于面对痛苦,还能在痛苦里回过头来思考。生活总是这样,表面上看,谁都想要顺顺利利,风调雨顺,可是只要往深处一想,就会明白,没有一次摔倒,没有一次心口的刺痛,人是不可能真正醒过来的。达利欧说,痛苦加反思才是成长的公式,这话一点都不玄虚。痛苦就是生活给我们的提醒,告诉我们哪里有问题;反思就是把这提醒化成粮食,消化进心里。若只是痛苦而不反思,就像...
一切成长都离不开花钱买时间,这是最笨拙却最高明的捷径。当我坐下来读这篇文章时,第一眼就像照了一面镜子。里面问到的那个问题——你每年花多少钱学习?让我心里猛地一颤。原来我曾经也有过一样的迟疑,总想着能省则省,觉得网上免费的东西那么多,何必花钱。可时间一长才明白,免费的东西常常让人散乱,付费的东西却让人心定。道家讲“知止而后有定”,佛家说“舍财得慧”,都是指向一...
教书要先安身,守道懂势才不逃。清早把水壶放在小灶上,火候到沸不冒,我顺手拧小半格。窗外还黑着,楼下校车的刹车声像一口长叹。我在心里把今天的课表过一遍:正课、校本、公开课、延时、一个家长会、两封要回的邮件,还有一个“必须有新意”的评课。来深圳当中学教师这几年,我学会了在热闹里找一线安静,像《瓦尔登湖》的水,给心留一处清清冷冷的倒影。可心里也明白,热闹背后有风有...
看穿事物本质,不是眼睛更亮,而是心更安。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在纷杂里一眼看透核心?好像他们的眼睛里有火,能穿过迷雾直抵真相。其实他们并非天生与众不同,而是懂得训练心智,让心智世界不断与现实世界贴合。就像《道德经》里讲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他们懂得先照见自己的心,再去照见外物。若心乱,看到的都是乱影;若心定,看到的才是本质。生活中,我们习惯把世界...
富在思维,路在行动,钱在价值,先把心摆正。我把书阖上,像给心关了一盏灯。翻完《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我反复咂摸到一件简单却硬实的事:真正的有钱,不起于口袋厚薄,而起于脑中那张“路书”。这张路书,先写“道”,再写“术”;先摆“心”,再落“手”。《易经》言“元亨利贞”,富的四个脚就是它:立元,敢起局;能亨,通人情;会利,解人需;守贞,不失度。把“道”理顺...
黑暗里想走稳,靠清醒、底牌与节律。早起烧水,壶口咕嘟咕嘟,我把火悄悄拧小半格,让沸不冒,让气不乱。看着蒸汽在窗上化开一个小小的光圈,我忽然想到《三体》里的黑暗森林:谁都不肯亮出自己,谁都怕被看见。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地铁里人群匆匆,办公室里灯影重重,消息窗像连珠箭,敲得人心发紧。有人说要更拼,有人说要更狠,可我端起茶盏,反而听见《易经》的叮嘱:天行健,君子以自...
搭骨架、勤发问、立刻用、反复练,才算会学,你做到了吗?我把这句话贴在书桌前,像给自己安上一枚小小的金箍。每天收拾书页和笔记时,我会像在大观园里绕园一圈,看看哪里落叶、哪里需要添水。读到那篇谈“深度学习四个底层逻辑”的文章,我点了点头,又低下头把它试在手边的一百件琐事上,才真切明白:学习并不靠花拳绣腿,而是靠四件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的事在一处“结阵”。第一件,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