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创造,是因为你有技能、有想法、有准备。你以为你只有变得更好、学得更多、准备更充分,才能开始创造。但我想说——不。真正的创造,恰恰是从你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开始的。当你失败、当你崩溃、当你对自己绝望、当你觉得毫无希望、当你不再装模作样地说“我还行”……那个时刻,你才真正靠近了创造的源头。为什么?因为你终于空了。你终于放下了那个在自我形象上苦苦维护的人;你终于...
当你在社交平台上说“我想回到舒适区”,会立刻有人跳出来纠正你:“不要待在舒适区,舒适区是最大的陷阱。”接着是一些熟悉的词汇跟进:成长、突破、挑战、焦虑、焦灼、成功。舒适区,成了这个时代最危险的词之一。但今天我想告诉你:真正的舒适区,从来不是堕落之地,而是你终于允许自己“不是谁”的地方。不是你“什么都不做”,而是你“做的时候不再扭曲”。它不是“懒惰避风港”,而...
“27岁一无所有,是不是这辈子完了?”这是很多人一边滑着短视频,一边在深夜偷偷问自己、又不敢说出口的问题。你看着屏幕上一个个年入百万的up主、斜杠青年、自由创业者,在旅居、演讲、直播、写书,仿佛人生已经开挂。而自己还卡在小城市的地铁上、格子间里、两点一线的生活中,甚至连个想坚持的爱好都说不清楚。于是你开始质疑:“是不是我真的一无所有?”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
“我是不是没天赋?”“我到底适合干什么?”“有没有什么事,是我一干就能发光的?”这是很多人在AI、短视频、内容浪潮的巨大声响里,低声自问的焦虑。看别人拍视频火了,看朋友靠自媒体赚了第一桶金,再看看自己:拍不来,剪不出,不会说,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我到底行不行”。于是我们开始焦虑式找天赋、到处测人格、刷MBTI、玩心理测试、读书找答案、上课找方法,甚至在C...
“AI来了,我们还有活路吗?”这是我最近最常听到的问题之一。有时候它是恐慌,有时候是迷茫,有时候是焦虑的伪装。但不管哪一种,其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情绪:我还能赚钱吗?我还能有价值吗?尤其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这个到处都是“降本增效”、“智能替代”的世界,我们到底还剩下什么可以拿去交换、兑现、变现的?我们今天不聊技术,不聊模型参数,不聊什么GPT5、Sora,也不...
这是许多人悄悄问过自己、又羞于启齿的问题。它不只是关于一个年龄的节点,而是关于存在感、价值感与命运感的深度焦灼。我们从头拆解。27岁为什么不能“一无所有”?这背后不是关于年龄,而是社会叙事的压迫性设定。在大众文化中,27岁被当作一个人生的分水岭。大学早就毕业了,工作应该稳定,爱情要有归属,甚至有人开始供房、养娃、打卡健身房和星巴克。各种“人生规划表格”仿佛开...
一、空间粒子宇宙模型究竟讲了什么?“空间粒子宇宙模型”(Space Particle Universe Model),是在近几年在民科圈和一些AI聚合平台中频繁被提及的一个非主流宇宙观模型。该模型并非标准物理学中的主流理论,它主张:宇宙的一切,包括所谓的“粒子”、“能量”、“场”、“引力”、“时空”等,都是某种更底层的“空间粒子”的演化结果。这个空间粒子不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还能不能“自由地做选择”。明明早上决定今天要少看手机,却一刷就是两小时;明明想着晚上要读书,最后还是躺在床上追剧;明明对一个观点有怀疑,却不自觉地被它吸引,甚至模仿。我们开始产生一种微妙的困惑感:
我真的有在做“自由选择”吗?
还是,其实我只是算法、习惯、舆论、情绪的产物?这不是焦虑,而是一种深层的不自由感。一种“自己好像不...
人人都有一颗创业的心。
在这个时代,创业不再是商学院毕业生的专属,也不再是中年人辞职开火锅店的冲动。它更像是一种集体幻觉——仿佛只要有个副业、有个小项目、有个账号、有点技能,就可以突围人生,改写命运。而轻资产创业,成为了这一切焦虑中的“最优解”。没有店面,没有库存,没有员工,没有启动资金,听起来完美得近乎乌托邦。但轻资产创业真的适合所有普通人吗?它的背后到...
每一个在深夜里咬牙坚持的人,都渴望一个答案。到底是因为自己不够强,还是因为运气还没轮到?这不仅是焦虑者的困惑,也是时代里所有试图翻身者的追问——成功,到底靠什么?是实力决定一切,还是要等那一丝幸运之风吹来?表面看,是实力与运气的争论。实际上,是人在困境中对公平的渴望。人们渴望相信努力就有回报,因为那样世界是可控的;也想相信命运有偏爱,因为那样失败就不那么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