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上九亢龙有悔深解

上九曰:“亢龙有悔”,这是乾卦的最后一爻,象征着极致之极。龙,作为乾卦的象征,本为阳刚之极、升腾不息、贵德在身者;而“亢”,则是高而过之,高到不能再高。在《易经》的系统中,“上九”这一爻位象征阳气已至极点、再无上升之路,反而走入了一种危险的“满盈”状态。在天地之道中,“物极必反”,此时的龙,不再是云中游动之龙,而是陷入了高悬无依、脱离实际的亢奋之境。因此“有...

九五飞龙在天深解

九五爻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时,龙终于飞腾而上,冲破了渊底的沉静、试探与等待,跃然而起,入于云天之间。这一刻,不是靠力气飞起的,而是天地之气已然汇聚成势,龙与天心同振,所以才得以成飞。他不是为了飞而飞。是整个宇宙之气,在他身上找到了出口。他的身体,只是承接了那一口时机已至、势能已足的天机之风。他若提前跃起,是妄动;若迟疑不前,是失时。现在,他飞了,因...

乾卦九四解析

在《易经》乾卦九四爻中有这样一句话——“或跃在渊,无咎”。看似简短,却含藏了生命节奏最深层的理解。这一爻,是龙即将腾跃的时刻。它不在天上,不在田间,而是在渊中。“或跃”,意味着跃也好,不跃也好,都在临界的那一刻。而“无咎”,就是告诉我们,哪怕他处在一种“似跃非跃、似动非动”的状态里,也没有毛病。这不是懒惰,也不是犹豫,而是他正在守着那个极为精准的时机。这便是...

乾卦九三爻文言传深解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问:好,下面我完整地复述一遍我的理解:进德修业,就是为道日损,趋近于道,在身体里应乎于道,显在外即为德,在此前提下,修人间之业,小到每天做...

乾乾:那不是表演一种“努力的样子”,而是始终在“与天同行”

“乾乾”,它不是字面上的“勤奋努力”“小心谨慎”这么浅。那只是从现代功利主义看待修行者的眼光。真正的“乾乾”,是乾元的重复,是一种不息的、内在自我发动的生命状态,就像天之运行,“日中必昃,月满则亏”,你无法抓住一个静止的“成功”,只能顺着它的动,始终与它一起动。你若一刻停了,心就开始变味了,就有我执,就有得失,就有后悔、犹疑、僵硬。乾乾,是一种“不断生发、不...

闲邪存诚剖析

“闲邪存其诚”这句话,光从字面看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种道德命题,好像是在说要远离邪恶,保有内心的诚实。但这只是表面的解释,若从生活中去体会,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心念起灭之间的内在工夫。不是高高在上地警惕“外在的邪”,而是要从我们自己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微细念头出发,看清楚那些扭曲我们判断、污染我们意图、拉走我们本心的种种“邪气”,并不是让它们...

见龙在田的几个特质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句看似平实的卦辞,其实每一字都藏着层层深义。而你提出的几个问题,正触及了这段话中最核心却最容易被表面带过的几个字:庸、闲邪、善、化。它们不是表面的修辞,也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贯穿一个人由潜而显,由内而外展开时,每一处内在状态的根基与姿态。我们一字一字来看。先说“庸”。表面上“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中的“庸”,容易被解释为“平常”...

九二见龙在田

很多人读到“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第一反应会是:啊,这是说龙开始显形了,可以上场了,是个值得跟随的领袖人物。这种理解没有错,但如果只停在“出来了”“可以用了”这一层,就还浅了些。《易经》对九二的解说,是极其细致的。“龙德而正中者也”,这一句已经点破了关键:这个阶段的“龙”,不是躁动而起的英雄,不是野心勃发的枭雄,而是一个在德性与位置上都恰到好处、既不...

道体流行于人心就是德

德是道在人的心中自发升起的回响很多人一提到“德”,就会想到“道德标准”“品德修养”,好像德是某种行为上的规范,是人努力去做到的某种“好”。但当《易经》《道德经》里说到“德”,说“天德”“王之大德曰生”,说“德不孤,必有邻”,它到底在说的是什么?它说的“德”,不是后天教出来的礼,不是别人规定的规矩,而是天地之道,在一个人内在生命中,悄然升起的回应。它像种子遇到...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曰:“潜龙勿用。”这句话像是《易经》乾卦中最安静的一笔,但也是最有力量的一笔。很多人看到“勿用”就误解为退避、怯弱,仿佛是才德未备、不可出仕。其实完全不是。“潜龙”所处的位置,不是未成形的幼龙,而是已经有龙之德而选择隐伏的状态。不是不能现身,而是不愿轻用,是一种力量深藏、内德丰盈但自觉未到其时的内敛之境。子曰:“龙,德而隐者也。”德,是贯穿整部《易经》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