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看起来什么都不做。也不出头,不博流量,不跟风。他沉默不语,不急于证明自己,也不抢着开局。他不去社交场合寻找机会,也不在每次风口上押注。他只是一直做着自己的事,仿佛不合时宜。可总有人在某个局部崩塌时,突然想起他。那一刻大家才发现,他原来什么都早准备好了。他早已知事之变,只是不急于用;他早已知道之序,只是不抢着讲。他把能量、才具、方法都压在体内,不动声色...
“与鬼神合其吉凶”,是《乾》文言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句。前面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都是可体会、可操作、可印证的。唯独“与鬼神合其吉凶”这一句,常被读作象征,或干脆略过。但偏偏,它才是整个“合”的最后一环,最深的一层。因为它触及的是人类行动之前,感应之下,那一点未发先觉的根本。鬼神,不是某种无形高位的执掌者,不是戴着面具的裁判。鬼神...
问: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我的理解是,乾卦的大人就是跟天地相合的人,天刚健地厚德,他都有,完全法天法地,起心动念、行为举止与天地偕行,跟日月一样清明,此明不仅是现象之明,更是内在之清明,道体之洞明,而跟四时合其序,也是指人间四季,或者更为广泛的宇宙...
问: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这一爻我的理解是九三属人,九二是田,九五是天,那九四自然是天、田、人不是,一个悬空之态,那么他就必须或,是不是也是惑的通假?或者是或者,选择的意思。就是他在那个位次,已经有了一定的势能,随时随地要做好准备出山做大事,要成为领头羊,要能直下承担了。但是呢?他此时势能还...
问: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这句话我觉得重点强调了九三的位不太正,所以他必须小心行事,当然所谓的小心行事在乾卦整卦都体现着的,就是忠信于天道,时时刻刻在其中,因为这针对的并非一个已经大彻大悟的圣者,因为圣者已经成为道体,所以他不必用人的意识、人的警觉去夕惕若了,他本就是道,道就是他,所以他可以从心所欲...
问: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我的理解是:君子者,就要为学日增,是为聚学,多学多闻,辩问,则是必须辩证的看问题,带着疑问的去学,真理越辩越明,要思而学、学而思,思而不学则怠,学而不思则惘;居宽,我的理解是得有接纳力,恰如乾如天如地,能含钠住一切,诚接住一切,无好无坏,能是乾元之绽开,而行仁则是将乾...
问: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我的理解:乾,真是无比广袤博大,无始无终,是一个叹词,就是无法用言语形容,太大太美太伟岸太太极了,无法形容。我们能把握住他的特性之一就是刚健中正,一种行而不怠,为而不语...
问:《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那一点乾元之动,无处无时不在,他是一切万事万物的发动点、开始点,没有不通达的,大到宇宙万象,小到灰尘漂浮、种子发芽,无一不是他在作用,如此能不亨通吗?
利贞者,性情也,一方面是性,本性,本来面目,本质,原本就是如此,利万物之利,恰到好处,行贞道之贞,不前不后不左不...
一开始是“潜龙勿用”。“潜龙”不是失败,也不是隐匿,而是一种还未被看见的存在。就像春天还没发芽的种子,像深夜海底的火山,在外看不见波动,可在里头,一切早已在酝酿。它不是没有力量,而是那股力量还不需要展现。不是压抑,而是蓄养。此时的阳气是内收的、内敛的,不是因为它不够,而是它知道什么时候动才是对的。一个人如果在这时候急着“用力”,急着“表现”,其实是逆了时。反...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是《易经·乾卦》之六爻变象,而《彖传》为之作总括:“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七句之中,六爻逐级递升,第七则总结“用九”,为乾元所终极之境。这不是六个阶段的简单线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