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自有其理。自然之道,往往不問善惡,只問存續。在靜夜獨思中,我常常回想起一則故事:鬣狗吞食幼小角馬,令人心中泛起波瀾,似不忍之景。然而若以天地之心觀之,那也只是萬象之一節,無悲亦無喜,只是自然走向整體優化的過程。人之處世,豈不亦然?利己與利他,從不應對立,而當合於時中。自小所受教誨,皆曰為人當謙讓,當服從集體,當顧全大局。此誠不虛,若無此等德行,萬象...
人間之所以值得,不在於它永遠晴朗,而是縱使風雨交加,仍有燈火可依。回望這些在生命中發生過的溫柔片段,我才明白:我們對世界的信任,往往建立於這些看似平凡卻深刻的自體客體經驗。那是一種被接住的感覺,是從內在長出來的安全,是即使四野茫茫,也有人願意同行的確幸。親密的陪伴讓我們重新成為自己。我記得某一年的冬天,我發著低燒,在城市邊緣的出租屋裡無聲地難過。電話響了,是...
選擇貴的,不是虛榮,而是一種對世界秩序的洞察。我曾一度也以為,物品的價值全然取決於其品質,價格只是外在的表象,甚至是商家的技巧與人性的虛榮所構成的幻象。然而後來我漸漸明白,這世界的運作之道,遠比表面來得深沉而複雜。真實的商業邏輯,並非“品質好才賣得貴”,而是“能賣得貴,才有資源把品質做得更好”。許多創業者一開始滿懷熱忱,潛心打磨產品,卻無法說服世界接受他們定...
真正的離開,是靜靜關上門,不留一句話。當我聽說那位同事在被裁員之後,悄無聲息地退出所有群聊,刪除所有聯繫人,甚至連好友申請也一律拒絕時,心裡泛起了一絲漣漪。不是責怪,而是理解。有些離開,不是絕情,而是出於對自我邊界的守護。人們常說,要留下人脈以備未來,但真正在斷崖之下沉吟過的人,知道「人脈」若無根基,終不過是泡影。他選擇刪除的,不是朋友,而是職場中那些因利益...
真正的教育,不在訓練孩子成為「誰」,而在護持他成為「自己」。想起那名在雪地裡裸跑的小孩,我的心微微一震。這不是因為他經歷的極寒,而是他那雙凍紅眼睛中流出的,不只是眼淚,也許還有尚未被允許言說的沉默。他被教導要堅強,要早熟,要精準完成一個早已為他寫就的人生劇本。可我凝視那畫面時,彷彿聽見天地之氣的一絲低鳴:孩子不是成果,不是投資回報表,不是被格式化的未來履歷。...
人的財富,最終是靈魂與環境的共振所創造的。我於世間行走多年,讀過無數論富論貧的聲音,也試圖理解何以有人能迅疾崛起,而有人卻原地踏步。心底漸漸明白:知識雖是起點,但真正推動人生飛升的,是與誰同行,以及圈在何處。依稀記得一則傳說:富豪身後不是書卷,而是一個輝映他們的高光眾群。那不是神話,而是人性與天地運行之道:若修為與圈子不對位,再多學識也僅是蓄水池中的清泉,難...
孤獨,並非命運的懲罰,而是生命邀我們回歸本源的安靜小徑。那天我看到一位九十二歲的奶奶獨居的日常影片。她自己燒水做飯、打掃屋子,下午與老友閒話,晚上關掉電視安然入睡。乍看似乎平淡無奇,但一個細節一個節奏,卻讓我不由得安靜下來。這種生活,雖獨,卻不淒涼;雖老,卻不頹。她讓我看到一種古老而堅實的生命狀態:在孤獨中活出秩序,在靜寂中活出光。與孤獨為伴,不是屈服,而是...
人心若困於節儉的幻象,往往會在自以為的「省」中,虧掉了時間、健康與人生的質地。這些年,我常在生活中觀察一個奇異的現象:越是自詡節儉的人,越容易花冤枉錢。這些錢並不總顯眼,甚至當下看來是「聰明消費」,但日久方知,那些看似劃算的選擇,實則是用更隱秘的方式付出代價。有時是時間的浪費,有時是情緒的折損,有時是身體的磨耗,而最終耗去的,是我們對生活本來該有的尊重與溫柔...
人際關係之難,不在於人多嘴雜,而在於人心浮動,彼此無根。我常想,若世間萬物皆有道,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又是否也能簡簡單單地被一句話所統攝?這句話,我最近似乎找到了些許端倪——人際關係,本質是供需之間的匹配。這不是冰冷的市場法則,也不是精算的權謀之術,而是一種貼近人性的自然規律,如水流自山而下,有其勢,有其態,亦有其隱約的心。一切人際關係的本質,皆繫於價值...
人的心若困於「應該」的枷鎖之中,便會遺失「想要」的微光。我靜靜看著李行亮與麥琳的故事,在塵世紛擾中,他們並不特殊,卻正因如此,才顯得格外真實。這樣的愛與疲憊,這樣的付出與耗損,是千萬個家庭的倒影。他們沒有轟轟烈烈地決裂,沒有明刀明槍地互傷,他們只是在每一個小小的讓步中,一點點失去了彼此的光。婚姻若只剩角色的完成,愛意終將枯萎。當一段關係走到一種「各司其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