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里住着的那点穷念头,不改,就算换了房子换了车,日子也换不了根子。小时候,村口的老槐树下,总有老人说些看似简单却藏着道理的话。他们讲的,不是大书本上的名词,不是官话里的漂亮句子,而是脚底板沾着泥土的真心话。那时我不懂,觉得他们说得慢,说得绕,有时甚至有点啰嗦。可等自己慢慢长大,看过人间冷暖,才发现,那些看似闲谈的句子,竟像种子一样,悄悄在心里发了芽。我见过...
人不怕笨,就怕总在装聪明的路上迷了眼。我认识很多朋友,嘴上说自己在学习、在成长,手上却一直在滑手机、点收藏、加书签。屏幕那头的世界热热闹闹,各种“干货”“捷径”看得人眼花缭乱,似乎只要把这些都收入囊中,人生就会一帆风顺。可真要静下心想想,你有多少次点了“收藏”后,真的翻出来看过?有多少篇文章,在你热血沸腾地读完后,催促你做成了一件实事?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自...
人要想站得稳走得远,不是靠炫酷的词,而是靠日复一日的笨功夫。小时候,我在院子里看过一个老木匠做活。木匠干的活并不稀奇,就是削一块又一块的木头,打磨成光滑的板子。每天都差不多的动作,差不多的节奏。可是几年后再看,他的院子里已经堆满了漂亮的柜子、桌子和椅子。他笑着说,手艺就是这么磨出来的,不怕慢,就怕断。他的眼神里有种笃定,那不是急功近利的人能有的光。那一刻,我...
说得出来的需求,才有机会被满足,藏在心里的渴望只会慢慢枯萎。人活在世间,谁没有一点想法、愿望、盼头?有时是很小很小的事,比如希望地铁上有个座位,希望邻居晚上能安静一点,希望同事能帮忙分担一份工作。可是很多人心里有了念头,却总是咽下去,转而安慰自己“算了吧,没关系的”。这些忍耐,表面上是退让和体谅,实际上却像给一棵正在长的树罩上了玻璃罩,阳光进不去,雨水淋不着...
人心和路一样,宽了就好走,窄了就磕磕绊绊。生活在世,交往无处不在,可人的心门若被无形的钉子挂住,再热的情也会慢慢冷下来。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止是物理上的远近,还有彼此心里留给对方的余地。这个余地,不是空白的,而是装着尊重、分寸和懂得。看似细小的举动,却能决定一段关系是越走越近,还是渐行渐远。在日常的往来中,我们常常无意间伸手越过别人的边界。或是太热络...
先把日子站稳,再去追梦,办法都在手边。毕业季一到,风就不安分起来,衣角被吹得飘飘,心也跟着飘。朋友圈里有人开新局,也有人愣在原地。看见张颂文给年轻人的五条叮嘱,像在拥挤的站台上听见一声稳稳的广播:列车会来,但先别慌,先把脚下站稳。他说,常回味在学校学过的东西,尽快融入真实的工作场,学会用自己的法子创造机会,管好钱袋子照看身体,再给自己一点时间。话不玄,事不大...
高考之外还有路,被剩下也能翻身,怎么走咱们慢慢说。先把题摆在桌面上:县城中学里,常常有人被叫作“被剩下的孩子”。这话听着扎心,其实是现实。城里车灯一圈圈,消息来得快,机会看着多,可真轮到县里的孩子,脚下的路反而窄,窄在钱袋子,窄在见识,窄在那一纸制度,窄在评比的条条框框。课本换了几版,试卷也翻新,学校门口的早点摊还是豆浆油条,校门对面的文具店还是那几样本子。...
书里早写过的事,长大才看懂,懂了就不疼吗?起初只当是笑谈,像夜深路口的一阵风,吹一下就过。可这两年,许多人的心口同时被一句旧话扎疼,说教育有长期性与滞后性,像一个闭环,等到某个瞬间子弹才命中。命中时并不响亮,却忽然明白:当年背不懂的句子,正是今日要啃的生活。有人在地铁口看见求职广告,忽然想起孔乙己那件“长衫”;有人在医院长椅上等号码,忽然听见《琵琶行》“梦啼...
工作里的内耗靠忍没用,换心法才管用。清早的风在窗台挪步,茶盏里冒着小小的雾,我把昨夜那篇关于“内耗靠忍没用”的文章又翻了一遍,心里忽地一亮。人和人一碰,就像两只齿轮咬合,有的咬上就顺,有的偏差一丝就吱呀作响。文章里讲到的A和B,一个把“完美”当门槛,一个把“先做起来”当道路,路不同,心就憋,憋久了,脸上不说,身子先知道:胃紧、肩硬、夜里翻来覆去睡不沉。你看,...
把别人放在心上,路会自己来。夜色退去还没亮透,壶里水咕嘟咕嘟地响,窗外的风像猫步,悄悄绕过阳台的盆栽。我一边翻看那位新疆导游的小视频,一边想起老师讲过的那句老话:道不远人,常行在脚下。十五天行程,他给孩子准备安全座椅,给老人留靠窗的景,躲开人潮只为让一家人安安静静看一眼雪山,甚至跑远路去捡回装满游客照片的无人机。他说,无人机坏了有保险,照片丢了就可惜。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