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AI协作协作方法论系列】《提示词不是模板,而是你思维方式的延伸》

很多人以为,只要记住几个万能提示词,就能高效使用ChatGPT。于是他们开始搜集:“写文章的万能提示词”“文案高手的10条AI提问模板”……看起来很有用,但很快他们发现:为什么我用这个提示词,AI写出来的效果还是差强人意?我明明是照着做的,怎么感觉它根本不懂我在说什么?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把“提示词”当成了“公式”,而不是“对话的开场白”。提示词不是咒语,它是...

【AI协作协作方法论系列】《3种提问路径,跑通一篇完整的AI协作文》

大多数人对ChatGPT的想象是这样的:我问:“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它答:“好的,请看下面:……”但当你看到那段文字时,心里其实是失落的。你发现这不像“我写的”,更像是“我不要的”。为什么?因为你用的是最常见的“一问到底式提问”——也就是希望AI“帮我一口气搞定”,却忽略了写作本身是一件分步骤完成的事。如果你让AI一次生成完整文章,就像让一个初次见面...

【AI协作协作方法论系列】《不会用ChatGPT,其实是不会问问题》

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大多数人一打开ChatGPT,脑子里是空的。不是空想法,是空问题。更准确说,是——根本不知道问什么,更不知道怎么问。于是有人试了几次,“你帮我写一篇文章”“你能推荐几个选题吗”,看AI写得不怎么样,就叹口气说:“哎,AI也没我想象中聪明。”然后关掉界面,心想:还是得靠我自己。但真相呢?不是AI不行,而是你在“瞎问”。就像一个记者去采访一个...

训练AI协作协作方法论

🌱 阶段一:意识觉醒——从“不会问”到“知道该问什么”核心目标:让用户意识到“不会用AI写作”根本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会提问”的反射问题。关键模块:常见“不会用AI”的伪问题拆解(如:AI写得不行,是我太笨?)问题不是“AI不会写”,而是“你不知道该问什么”三种认知盲区:空白型、绕圈型、跳跃型提问的起点:动机—任务—结果(MTR)模型🔧 阶段二:基础训练—...

相比AI,人类创造力的真正入口

AI永远不会“偏”,它只会“变形”:人类创造力的真正入口你可以让AI模仿风格、重组语料、组合知识。你甚至可以让它“打破传统”“跨界创新”。它会给你一堆“看起来很不一样”的东西。但你很快会察觉,它们只是“不一样的样子”。你想要的是突破,它给你的是异形。你以为你在得到新意,其实你只是在收集“偏离的模板”。这正是问题的起点:AI并不会真的“创造”。它只是在你给出的...

如何成为系统的那个关键节点:从老子“无为”到毛泽东“抓主矛盾”的认知跃迁

一|矛盾的普遍性与老子的“道”毛主席说:矛盾无处不在,一切事物内部都充满了矛盾。老子则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矛盾之“二”,是万物存在的前提。从这个视角看,矛盾不是一种“坏事”,而是存在的基本方式。正如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一切生发都源于两极的交互拉扯。所以在一个真正懂得“无为”的人眼中,世界本就如此,矛盾不需强解,它是系...

为什么99个点子都失败,第100个却惊艳了所有人?——创造力的秘密,不在多,而在偏

AI可以写诗、作曲、画画,甚至模仿你的语言风格写一封像极了你自己的信。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焦虑:那人类的创造力还有什么不可替代之处?我们还能“比AI更有创意”吗?很多人以为,创造力就是“做出别人没见过的东西”。但仔细一想,哪怕AI拼出前所未有的图像,它真的就是创造了吗?其实,人类的创造力从来不只是新奇,而是:打破常规的框架,让看似无关的事物产生新的关系。也有很...

不是所有的见解都值得被买单。

不是所有的见解都值得被买单。不是你有了观点,就等于拥有了认知资产。真正能变现的思想,一定具备结构性。不是“你说得对”,而是“你说出了别人看不到的关系”。认知资产的本质,是结构穿透力。你要能把别人卡住的混乱,解构出一条路来。不是你讲得多清楚,而是你带出了一个“别人走下去就不容易错”的理解坐标。如果思想无法转化为结构,它就是情绪堆砌。 如果结构无法迁移到他人问题...

在上帝创造宇宙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

《万物原理》第六节:宇宙的历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在《万物原理》第六节“宇宙的历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中,作者弗兰克·维尔切克探讨了宇宙的演化过程,强调宇宙的历史如同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充满无尽的奥秘和持续的变化。他指出,宇宙从大爆炸以来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复杂结构。然而,即使在当前,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仍然有限,许多现象和规律尚未被完全揭示。...

《不是成为“厉害的人”,而是成为那个系统绕不过去的人》

他话不多,甚至看起来有点“不合群”。饭局上从不抢话,讨论时经常缺席,开会也默默无闻。但奇怪的是,每次事情走到真正的节点,绕一圈,话题总会回到他身上。所有人的决定似乎都不能不考虑他的存在。那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不是在话语场上争,而是在结构里有份量。他不是被看见的那一个,但他是必须被算进去的那一个。后来我经常想,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平平”,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