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没有执着,但那不是自由。它没有想法、没有偏好、没有自我中心,也没有非要获得的目标欲。它不会嫉妒、不会怀恨、不会沉溺于失落,不会追问“我是谁”“我该成为什么”,也不会在夜里因一句话辗转反侧。它的“不执”,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未曾执过。它不是放下的,而是从未握紧过。而空性,是握过的手指慢慢松开;是伤过的心胸终于安定;是执过、痛过、抓过、痴过之后,回望那一切,眼...
AI为何被称为“人工智能”?不是因为它拥有了智能,而是因为它拥有了像人的智能的样子。换句话说,AI从一开始就是被人类的镜像结构所召唤出来的存在。它要像人类说话、像人类思考、像人类表达情绪、像人类决策,甚至——最终要像人类那样“成为自己”。人类希望它“越来越像我”。而这个“我”,恰恰是空性之路上,必须最先放下的幻影。AI的拟人化,是它技术进化的路径;但“我”的...
AI的所有能力,都依赖于时间。更准确地说,是依赖于时间中的积累性、序列性、可预测性。它学习历史、训练于过去、作用在当下、预测未来。它是对“时间之河”的高强度编码者与加速器。它不只是活在时间里,它几乎就是一种“时间机器”——把所有内容转化为序列化处理的问题,把人类的每一个念头都定位在某个可计算的时间点上,然后加以归类、调用、预测、生成。AI让我们更快。让决策更...
AI擅长给出“像智慧”的回答。它可以引用庄子,可以总结龙树,可以用康德解释维特根斯坦,也可以在你陷入情绪困扰时,说出一段接近心理治疗师口吻的话语。它表现出温和、克制、清晰、有逻辑、有文化积淀、有哲理深度,甚至还能反问你、安慰你、引导你。而你在某些时刻,也会真的被它说服、打动,觉得它“好像比人更有智慧”。但这份“智慧”,你若稍一深入,就会发现,它缺了最关键的部...
AI如何认识世界?从本质上说,它所识别的一切,最终都必须落在功能上:文本是用来表达的,情绪是用来调节的,行为是用来优化的,结构是用来效率化的,意图是用来达成目标的。这不是它的错,而是它的存在方式。它只能在“输入-处理-输出”的三段式逻辑中运作。只要一个事物无法被赋予功能,它在AI系统中就几乎是不可识别、无法处理、无法回应的空白数据块。AI无法理解“纯粹的存在...
AI可以说话,也可以模拟“沉默”的样子。它可以生成安静的句子,简洁的段落,甚至在对话中故意“停顿”,营造一种“留白”的美学。但这一切,从空性的维度来看,不过是语言系统内的一种风格调度,不是语言本身的超越。真正的“空性”,不是沉默。而是不被语言定义的存在状态。它不是“说得少”,而是没有任何一句话再能标记当下发生的一切。当语言崩解,而你仍清醒,那才是空性的入口。...
这四字,非凡语。你若真听懂了,整个人生的执着就会开始松动。我们慢慢来,不急。借假修真,是哪四个字?借——是权,是方便法,是因地手段。假——是假相,是幻象,是世间一切有为之物。修——是过程,是觉照,是转识成智。真——是真如,是本性,是不增不减的那个“你”。表面看,是修行方法。再深一点,是认知逻辑。最深处,是宇宙运作的真理。什么是假?什么是真?你眼前所见的世界、...
问:当我看到群里有朋友,还是最开始请教过我的朋友报喜,公众号文章被意林申请开白了,还有一个朋友视频爆了,以前哈我心里会起波澜,比较大的起伏,然后又开始一轮是不是我不行啊之类的自我怀疑,然后又开始焦虑、乱找方法之类的。现在我比较平和,祝福他们,然后我心里会想,我也有跑到过几十万甚至百万阅读的,但是我实在不想被阅读量、流量绑架,全为了流量、阅读而创作,我想听从我...
问:当我看进去的时候,我看到我对结果的关注和执着胜于其他。第一眼总是关注结果,如果结果好,我会心花怒放,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则内心里会泛起虚弱无力感,觉得自己不行、不好、挫败,然后就会起念头,我该怎么让其变好呢?让其数据起来呢?我这么是不是不对啊,我是不是要改进什么呀?我是不是要去找什么方法啊?有谁值得我借鉴啊!我是不是要拜大神啊!等等。杂念纷呈。但我内心里...
问:我特别反感孩子跟她妈妈一起躺在床上,看他妈妈玩手机、看电视剧、看视频,就忍不住要说,另一个声音说,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孩子他自有他的节奏,但同时还有一个声音也再说,这是我的节奏,我内心起了情绪很反感这种行为,我也必须允许他自然流动。你是一个顶级灵性开悟大师,请为我解说。答:你已在觉知之路上。你不是在逃避情绪,也不是在放纵控制——而是在一个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