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阁日记

任正非:不是靠谈天说地就能产生伟大,伟大都是自己熬出来的。

伟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糖,而是一个人一口一口熬出来的苦汤。小时候,我们总以为伟大是远方的高山,是新闻里的英雄,是舞台上聚光灯下的那个人。长大后才慢慢明白,那些真正走到山巅的人,他们的脚下,不是一路鲜花,而是无数荆棘、泥泞、孤独的夜路。他们的故事,不是光鲜的传奇,而是平日里反复打磨的耐心,是一次又一次咬牙忍下去的时刻。人们看见的,是结果的光亮;他们自己尝过的,是...

任正非:让员工长时间等电梯是高成本,电梯慢慢走是高成本。

等得久,走得慢,都是在烧掉看不见的钱。有一次,我去拜访一家企业,前台在高楼的一层。我到得早,站在大厅里等电梯,等了差不多五分钟才上去。后来才知道,这座楼的电梯调度老旧,等的人多时,系统调配不灵,员工早上排队上楼是常态。我当时就想,这五分钟,放在一个人身上也许无足轻重,可放在几百人身上、每天重复,时间的浪费就像漏水的水缸,日积月累,全是成本。更可怕的是,时间不...

任正非:垂直提拔容易导致干部队伍同质化,跨界提拔有利于形成组织的多元化视角。

眼界不同,才能看见不同的路。我见过一些组织,干部一层一层往上升,像爬一根笔直的竹竿。每个人走的路径几乎一样,学的东西差不多,说话的口吻、做事的节奏,也越来越像。这样的好处是配合默契、传令顺畅,但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旦面对从未见过的局面,大家思路都卡在同一条轨道里,缺少反应的多样性。垂直提拔就像在同一块田地里反复种同一种作物,短期看整齐划一,长期看土壤会贫瘠,病...

任正非:要把产品质量不好作为自己的耻辱。

做得不好不是小事,那是砸自己招牌的耻辱。我见过一些工匠,做出的东西差一口气,自己还说“差不多就行”,那语气仿佛只是今天运气不好。但真正的老匠,哪怕只是一道暗角没抛光、一道缝线没对齐,都会皱眉,甚至失眠。因为他们知道,产品的质量不仅是对顾客的交代,更是对自己人格的映照。你手里出来的东西,就是你的名字;它好,你就立得稳,它坏,就是在自己脸上抹灰。修行中同样如此。...

任正非:允许科学家在喇叭口里“胡说八道”。

真理有时是从“胡说八道”里长出来的。我第一次听到有人主张要允许科学家在喇叭口里“胡说八道”,心里是吃了一惊的。科学讲求严谨,怎么能容许胡说?可仔细一想,这里的“胡说八道”并非胡编乱造,而是给思想足够的空间,让它在没有束缚的空气中自由呼吸。在科学的世界里,许多看似荒唐的设想,后来却成了改变世界的发现。若一开始就被严苛的条条框框捂住了嘴,真理可能永远不会有机会露...

任正非: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基础理论功底,光聪明是没有用的。

聪明只是火花,基础才是能让它长久燃烧的柴。我见过不少人,机灵过人,说话反应快,做事也有巧思,旁人常惊叹“这人真聪明”。但几年过去,他们的成绩并没有长进,反倒被踏实笨拙的同辈超过了。这让我想起盖房子的道理——楼再高,若地基没打牢,风一吹雨一打就要出事。基础教育和基础理论,就是人的地基;聪明只是装修和装饰。装修再精致,没有结实的地基,也是空中楼阁。修行中也有相似...

任正非:思想要不断碰撞、杂交,才能井喷创造出新思想。

想法只有互相碰一碰,才会冒出火花。我见过很多聪明的人,关起门来苦想,想得额头冒汗,却依旧没有新的点子。他们的脑子像一口井,水虽然清澈,但总是同一汪,不会长出别的味道。思想也是这样,如果只在同一个方向里循环,就算再精深,也容易陷入单调。要让思想像喷泉一样涌出新的水流,就得让它不断碰撞、杂交,与不同的思想相遇、摩擦。碰撞可能会让你一时不适,就像水流进了陌生的沟渠...

任正非:受控叫原子能,不受控就是原子弹。

有力量还不够,会用才是真本事。我第一次听到“受控叫原子能,不受控就是原子弹”这句话时,心里像被敲了一下。原子能和原子弹的差别,不是物质本身,而是有没有被节制、引导和掌握。原子能可以照亮城市、推动机器,让世界运转得更高效;原子弹却可以摧毁一座城,让人类数十年的积累化为灰烬。同一份力量,一旦失控,就可能变成反噬的利刃。这道理不仅在科学中成立,在人的生活、情绪、能...

任正非:形成思辨的思维,就要多读书,认真多读书。

读书读到心里,才有自己分辨是非的眼睛。我常想,人的脑子就像一片田地,若只靠自己平日的见闻去播种,收成难免单薄。思辨的能力,就像田里长出来的好庄稼,需要多样的种子,需要阳光、雨水,还需要细心的耕耘。书,就是最丰富的种子。一个人要想形成真正的思辨思维,不能只靠几次辩论的冲动,也不能只靠零散的知识碎片,而要在多读书、认真读书中慢慢积累,既读不同的书,也要读透每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