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比得到它更重要。世上的人,有的十几岁就笃定了要走的路,像一条奔流的河,起点一明,就不再回头;有的人却走到白发苍苍,还在岔路口徘徊,不知该往东还是往西。这并不是智商的差别,也不是谁更幸运,而是心性、觉察、行动三者的不同组合。《毛泽东选集》里有一句话:“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你没想清楚要什么,就像船没定好航向,哪怕桨划得飞快,也不过是原地打转。修...
你若不自己写人生的剧本,就只能演别人给你的角色。人在世间,总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岔路口。那是一次次关乎命运的拐弯,向左或向右,步子轻或重,都是在刻画你的人生地图。大多数人走到路口时,会先抬眼望一望别人走哪条,父母的叮咛、老师的建议、同伴的选择、社会的风向,像风一样把人推向一边。有人觉得这样安全,因为人多的地方就像有了护栏;有人觉得这样省心,因为省去了自己决断的辛...
你的身体会替你说话,比你开口更早。人常说,不能以貌取人,可你静下心来看看,世上形貌气质的差别,往往不仅仅是遗传的偶然,它像是一面镜子,把一个人背后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乃至阶层状况,映得明明白白。你走在街上,看见一个步履稳健、体态舒展的人,多半猜得出他在生活里有一定的余裕;而那些肩膀下塌、目光飘忽的人,即便衣着光鲜,也常能从一举一动里闻出疲惫的味道。古人讲“相...
人心里的怕字,像一堵无形的墙,站在原地看,它高得望不见顶,厚得不见边。你以为它真能拦住你,其实不过是你自己在心里画了界。你怕骗到别人,怕别人不满意,怕人家说你,这些怕都是真的感受,却未必是真实的障碍。《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道尚且因时而动,人若总守着不动,就只能眼看着机缘擦肩而过。道理在那儿,能不能走出去,差别只在你自己。你想,春天的种子若嫌...
家要安稳,靠心不乱手不松,且听我慢慢说。人到尘世间,难免风雨兼程。有人说,请客一日不得安宁,盖屋一年不得安宁,娶妻生子一辈子不得安宁。这话像把旧木尺,量出世间人情的曲折,丈量出家庭责任的沉重。可尺子虽然直,路却不是死的。我们处在日常生活这块大地上,身前有柴米油盐,身后有父母儿女,左右有亲朋邻里,脚下有屋宇田园。安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绸缎,是自己的手一针一线缝出...
问:我认为所谓的原子习惯,或者说改掉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说到本质上,你的知见到位,无需如此,立即就可以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如果知见不到位,即便养成也可能回去。人为什么有习惯这个东西存在,因为他节省能量,惯性动作节省能量。但所谓的好习惯是人的分别心,对成为一个社会认可标准的成功者有好处的,反之则是不利的。而成为成功者的好习惯通常是逆人性的,...
通常这种恐惧会麻痹我们,使我们不能尽可能地快乐和成功。这是一种心理学技巧,被称为“恐惧预演”,也就是你定期让自己感受到最糟糕的情况,以此来让自己对恐惧麻木。通过这样做,你会意识到幸福是独立于金钱之外的。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更容易去冒险、克服恐惧,因为你知道,即使经历了巨大的经济挫折,你也会完全没事的。人们会认为你很有弹性,但实际上你只是在艰难时刻进行了练...
如果你想征求别人对你的想法的意见,千万不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相反,总是向他们寻求“建议”。寻求“建议”可以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让其他人为你提供反馈,并让其他人愿意与你合作。会问的人,才有机会听到真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怕问错了话。你若去问一个人“你的意见是什么”,多半换来的,不是最真切的帮助,而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口气。因为“意见”这个词,带着审判的味道...
什么是休假?休假是从工作中解脱出来的迷你假期,是为了让你从日常生活中排毒,这样你就可以重新充电,以更好的状态回到工作中。休假,无论是一周、一天,甚至是几个小时,都是培养新想法、减少创造性障碍、避免工作倦怠的好方法。会停下脚步的人,才走得更远。人常常以为,成就都是日夜拼出来的,仿佛谁休息,谁就落后;谁放慢,谁就被超越。于是有人把自己逼得像上满发条的机器,从早忙...
为什么蒂姆·费里斯说不能使用7?因为7作为数字中的中间值,给一件事情打7分实在是太容易了。不要害怕发表意见,去做决定。做事怕就怕不痛不痒的态度。人这一生,做决定的时刻数不胜数,从早晨穿哪件衣服,到人生选哪条路。可是,许多人在评判一件事、一段关系、一次机会时,总爱给一个“七分”。七,这个数,看似不低不高,既不失礼,又不冒险,是个安全的地方。可正因如此,它是最危...